一般情况下,人体体表、阴道内存在大量不致病的微生物群,称正常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女性阴道微生态体系由阴道内的微生态菌群、解剖结构、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和免疫功能组成。健康妇女阴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落与宿主、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目前研究认为,临床上能够明确诊断和不明原因的阴道炎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因此,保持微生态平衡已成为防治生殖道感染的关键。就阴道微生态环境和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有关问题综述。影响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因素影响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因素包括:阴道pH 值,女性一生中不同时期的菌群变迁,月经周期的波动及经期使用的卫生用品,性激素水平,性生活影响包括精液或润滑剂的酸碱度及性交频度(一次性交后8 h 内阴道pH 值不能恢复正常),妊娠,分娩,避孕器具,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放射线,生殖道手术,贫血,甲状腺机能减退和感染因素等。北京廖秦平提出,临床工作中应当通过描述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机体炎性反应和原因菌等形态学方面,结合阴道pH 值、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等功能性指标对阴道微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价。以上任何一项指标出现异常均可诊断微生态失调。
一、阴道pH值及菌群状态
阴道pH 值是阴道微生态变化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具有正常月经周期的育龄妇女,在无阴道感染的条件下阴道pH 值为3.8~4.2。pH 值变化在下生殖道感染的诊断中敏感性较高。
二、卵巢功能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直接影响阴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影响阴道pH 值、清洁度及乳杆菌比例。性成熟期,雌激素水平处于上升状态,阴道黏膜上皮细胞层次增加,糖原储存较多,多以乳杆菌为优势菌,因而对病原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随着年龄增加,卵巢功能减退,阴道黏膜上皮细胞以不含糖原的底层为主,致阴道pH值逐渐升高,阴道菌群中的优势菌群―乳杆菌明显减少。
三、阴道免疫功能
阴道免疫功能是全身免疫功能的组成部分,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①阴道抗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完整的阴道黏膜可有效防止真菌等微生物侵入,发挥其机械屏障作用。②阴道抗感染的特异性免疫。 目前,在诊治生殖道感染方面尚存在一些误区及不规范现象,诸如未针对病原体治疗,治疗方案不统一;使用多种混合性药物,虽有针对病原体的药物,但药量不足;对个人卫生、性卫生等不重视;未重视用药后的定期复查、随访问题及各种阴道炎的相关因素;忽视调整阴道生态环境及过度治疗阴道炎对阴道生态平衡破坏的问题。阴道微生态理论提供新的治疗理念,即从以往杀灭微生物为主的理念过渡到增加益生菌、恢复阴道正常微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