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简称脑立体定向术,是指利用空间一点的立体定位原理,先求出脑内某一解剖结构或病变,即目标点在颅腔内的坐标,定出它的精确位置,再用立体定向仪,将立体定向术专用的特殊器械与装置导入颅内,使之达到目标点,对该结构或病变进行外科处理,以达到进行生理研究、诊断或治疗脑部疾病的目的。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定位精确和创伤性小,作为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包括: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和脑内各种占位性疾病。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是立体定向手术的最早尝试,可以说它伴随了立体定向手术发展的全过程;而将治疗脑内各种占位性病灶作为立体定向手术的重点仅仅是近十几年的事。目前对于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治疗范围包括:震颤麻痹、扭转痉挛、舞蹈病、手足徐动症、投掷综合症、癫痫及顽固性精神病和疼痛等。近10年来由于CT、MRI及PET等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使核团毁损的定位由X线脑室造影间接测量核团的方式,发展为在CT、MRI层面上直接测量核团的方法,而该方法对核团靶点定位相当精确。加之手术中利用正向微电极刺激定位后再行核团毁损技术;以及“细胞刀”的应用,致病灶毁损能精确局限到细胞水平上;更使功能性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有效率进一步提高。
随着放射影像学的发展和诊疗技术的提高,脑内小病灶和重要功能区的病灶越来越多见,期待着神经外科医师通过立体定向手术诊治。如今,脑立体定向仪就像手术显微镜、超声外科吸引器和激光刀一样,成为神经外科的基本设备。除了立体定向技术,目前还没有其他技术能达到1mm以内的高精度定位。立体定向手术可以解决不适合开颅手术的脑内小病灶、深部病灶、多发病灶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病灶。就病变部位而言,无论位于大脑、小脑还是脑干,立体定向手术并无限制。显见,对于高龄患者、体质虚弱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更有其创伤小的优点。脑立体定向术安全可靠,近年来其手术死亡率已降为0%―1%,致残率仅为1%―3%。
我科自引进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以来,已经先后开展了立体定向下脑脓肿穿刺抽吸术,功能区肿瘤切除术等多种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