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的简称,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以及过度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报告,中国的冠心病死亡人数已列世界第二位。
冠心病分为五大类型:
1、无症状型冠心病,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2、心绞痛型冠心病,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4、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活动气短,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所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常常是心力衰竭所致,建议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要看看心血管科。
5、猝死型冠心病,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冠心病如何诊断呢?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症状和体征。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诊断至关重要。 (2)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3)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 (4)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我该不该做造影或者心脏CT?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为冠心病临床诊断不清,以诊断目的为主,包括如下几项;
1)不明原因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需要按冠心病进行治疗。
2)不明原因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3)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性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4)先心病和瓣膜病手术前,年龄>40岁,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的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5)无症状但可疑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第二大类是以治疗目的为主,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为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6)稳定性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
7)不稳定性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脉造影;
8)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闭塞血管的再灌注治疗,PCI技术以其成功率高,效果确实可靠已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
9)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实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10)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冠状动脉评价。
11)搭桥术后或PTCA术后,心绞痛复发,往往需要再行冠状动脉病变评价。
放射检查患者接受的辐射量:
检查
暴露量(mSv)
等量胸片
胸片
胸部CTA(非冠状动脉)
CTA(冠状动脉)
司他比锝扫描(静态)
司他比锝扫描(扫描)
铊扫描(静态及负荷)
心肌PET
冠状动脉钙化CT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性)
美国自然放射剂量(每年)
0、02
10、00
15、00
6、70
5、85
11、80
14、00
1、00~3、00
2、50~5、00
3、60
1
500
750
335
292
590
700
50~150
125~250
180
任何剂量的辐射都会增加远期癌症的风险,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阈值,放射性暴露引起癌症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它的累积效应可以增加之后的患病风险,所以我们建议,为了患者的健康,不要滥用检查手段,更不要进行不必要的检查,除非是必须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