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令人心情舒畅,但春天气候复杂多变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血管伸缩难以跟上温度的变化,中老年人对春季多变的气候适应性比较差,因此中老年人此时必须高度警惕中风等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中风是指脑血管堵塞或脑血管破裂,血液不能在脑内顺利流通,引起脑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堵塞的脑中风称为脑梗塞,脑血管破裂称为脑内出血。在血管脆弱的人群中或血压过高人群中易发生脑出血,而高血脂和糖尿病人群则多见脑梗塞。从季节的发病情况分析,60岁以上男性人群在春季发病率较高。
要防范脑中风,重要的是要坚持老年常见病的治疗不能松懈。对于高血压的患者,要坚持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老年人不超过140/90,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不超过130/80,定期测量血压,在早晨和下午是人体血压最高的时候,这时测量血压比较有意义。
对于糖尿病的患者,要坚持控制血糖,空腹尽量不大于7,餐后不大于11。高血脂、肥胖的朋友要注意清淡饮食、减肥,必要时口服降脂药。有烟酒嗜好的老年朋友应戒烟戒酒。最不能忘记的是老朋友: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预防大多数的脑梗塞。
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防止中风的关键是保养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他认为,春季养阳,要注意饮食起居、情绪变化等方面。
早睡早起,适应早春气候变化,在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气温波动很大,及时增减衣物,在温度变化大的天气尽量少出门;保养阳气,增强机体抵抗力;平时不要暴饮暴食、酗酒,应食用一些清热的食物,应多喝水,防止水分过度流失;多吃水果,补充足量维生素。劳动、锻炼不可用力过快过猛,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要暴怒和过度兴奋,保持情绪稳定,以减少血压升高引起脑出血;
发现中风发生的“信号”:如复视(即看物体有重影),单侧肢体无力或笨拙、麻木,讲话不利索、含糊不清,语言理解力差,以及记忆力丧失、眩晕或头晕、走路不平衡、面部麻痹等,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脑血管病专科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平素有颜面潮红、五心烦热等阴虚阳亢、阴阳平衡失调者,应及早就医,以防止中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