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扩张症又名浆细胞性乳腺炎,非泌乳性乳腺脓肿,其发病率占乳房良性疾病的5%左右。临床上常因缺乏对本病的认识而导致诊治失误。 乳腺导管扩张症始发于30岁~40岁经产、非哺乳期妇女,病因至今尚无统一认识。一般认为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为退行性变,病因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系。
也有人认为是由于乳腺导管排孔不畅或其它原因使导管开口堵塞,分泌物潴留,引起导管扩张,扩张的导管内中性脂肠可刺激管壁纤维组织的增生,并可破坏管壁渗入间质,引起剧烈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病变处有大量的浆细胞浸润。本病独特的基本病变是乳腺导管潴留性扩张,而浆细胞浸润系继发改变而非本病所特有。由于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检查对本病诊断无特异性,所以临床极易误诊误治。由于本病具有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特点,常误诊为乳癌
。作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供与乳癌鉴别:
(1) 发病年龄轻。该病的发病年龄相对于乳癌的平均年龄约年轻10岁。本组平均年龄为35岁。
(2)病史中可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病史较长,但白细胞计数不高,分类正常。
(3)早期即可有乳头内陷且多为偏向性。腋窝淋巴结肿大伴轻触压痛,但随病程进展腋窝淋巴结可缩小或消退。
(4)该病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常伴触痛。乳头或乳晕下有时可触及增粗的大导管。询问病史可有乳房肿块缩小史及哺乳障碍史;乳腺癌的无痛性肿块多位于乳房周边区,进行性生长。
(5)乳腺导管造影及针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检是确诊及决定术式的可靠依据。此外,本病由于具有脓肿反复破溃或有经久不愈的慢性瘘管等特点,易于乳腺结核相混淆。但乳腺结核多远离乳晕及输乳大导管,且乳头内陷罕见。再者乳腺结核多为继发性,多伴有中毒症状及结核抗体阳性等,有助于鉴别。
本病属乳腺良性病变,也并非癌前病变。单纯脓肿切开引流不能取得永久疗效.合并感染时,灭滴灵与其它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获得短暂效果。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性措施。常用的术式及适应症为:
(1)乳管切除术:适用于单纯乳头溢液或乳晕下肿块者,对单纯乳头溢液者,在探针的引导下,切除该乳管及周围0.5cm的乳腺组织;对有乳晕下肿块和乳晕下大导管普遍扩张者,则采取乳晕边缘弧形切口,保留翻转乳头,切除全部大乳管及楔形切除乳晕下乳腺组织,所成腔隙荷包缝合,乳头外翻整形缝合。
(2)乳腺区段切除术:适用于单纯表现为乳腺肿块,且肿块局限,位于距乳晕2.0cm以外乳腺周边部的病例.此手术强调切口内端必须达乳头下,以保证所属大乳管的彻底切除.否则,术后仍有形成乳晕下囊肿、乳头溢液甚至乳腺瘘的可能。切面如有细条状乳汁样物溢出,即应扩大切除范围,以防复发。
(3)乳房单纯切除术:仅适用于少数弥漫性病变首次治疗不合理而致严重乳腺瘘等已生育的病例。对于合并急性感染而致乳房弥漫性肿胀者,并非乳房单纯切除的适应症。应先控制炎症后再酌情选择合理的术式,对于已控制炎症的乳腺瘘病例,行保留乳头的瘘管及周围瘢痕组织彻底切除,一期缝合为佳。腋窝肿大之淋巴结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乳房病灶切除后可自行消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