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肠假性梗阻 Acute 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ACPO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是指在无任何机械性梗阻原因的情况下,出现急性结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易导致大肠缺血、坏死和穿孔,病死率很高。1948年由Ogilvie首先报道,故称为Ogilvie综合征,也有人称为非梗阻性结肠扩张、无动力性结肠梗阻等。
近年来本病有增多趋势,特别多见于老年人。 ACPO根据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仅5%左右,病因不清;后者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约56%发生于外科手术或创伤后,多见于术后3~6d。据1948~1980年文献统计,88%为结肠以外原因引起,如手术、创伤、心衰、尿毒症、糖尿病、缺血性肠炎、转移性肿瘤、缺氧和低血压等;12%原因不明。
相关学说:本病与骶部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部分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显微镜下见肠壁内神经节细胞数减少,神经细胞有退行性变。发病原因以手术为主。ACPO病人肠壁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结肠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ACPO与远端结肠机械性梗阻的发展一样,若不积极处理,最终将导致结肠坏死或穿孔,常见于右侧结肠和盲肠。其发生、发展过程先表现为浆膜纵向裂开,其后为内、外肌层撕裂,可形成粘膜疝,最后粘膜破裂、穿孔。肠穿孔的发生与作用于肠壁的压力大小有关,随着盲肠直径的增大,穿孔发生率显著升高。
常在住院期间发病,一般伴发于其他系统疾病、术后或创伤等,老年居多,男多于女。主要表现为腹部绞痛,伴进行性腹胀、排便减少或便秘;其他包括恶心、呕吐、厌食等,发热较多见于伴肠缺血或穿孔者。体征为明显的腹部膨隆,可见结肠肠型,并有轻度触痛;肠鸣音变化不定,可正常、减低或呈梗阻性,但极少消失,气过水声少见。由于结肠扩张的进行性加重,可发展为盲肠穿孔而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可有剧烈腹痛、发热、腹膜刺激征等表现。若右髂窝触痛明显,应怀疑早期盲肠穿孔。
(一)肠梗阻症状及体征时间较长,但相对较轻,不会急剧加重,病情反复;
(二)腹胀相对较轻,一般肠型不明显,腹部压痛可广泛但较轻,肠鸣音弱,少有亢进或消失;
(三)腹部X线平片可见某一肠段积气明显,但缺乏越来越重的表现;
(四)肠梗阻时间虽长,小肠扩张虽明显,但结肠常有气体及粪便存留。凡具有上述特点者,不宜急于手术,应认真检查及密切观察,一般能做出明确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腹部X线平片检查常可做出诊断。关键是必须排除机械性结肠梗阻,因为两者的治疗措施截然不同。
ACPO与盲肠或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表现甚至影像学所见均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此外,ACPO还需与疝、肠粘连所致的肠梗阻及缺血性结肠炎、急性胃扩张、小肠麻痹性梗阻等进行鉴别。 对急性结肠假性梗阻,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如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及肛管排气等,必要时行盲肠造口术。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作者报道用纤维结肠镜治疗此病获得成功。
还有人认为,结肠未行肠道准备也可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只需在检查前1h用1L水灌肠,冲出粪渣即可,检查时尽量少充气,不要盲目插管。如检查中发现肠粘膜缺血或出血,应停止检查改做手术,以免发生穿孔。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手术适应证:
①肠壁坏死及腹膜炎体征;
②盲肠直径>9cm或12cm者,容易穿孔;
③保守治疗失败;
④严重呼吸困难;
⑤诊断有疑问者。盲肠直径和结肠减压的时机与死亡有直接关系。
有资料表明,盲肠直径>14cm时,坏死、穿孔发生率达23%,病死率为14%;而直径14cm时,坏死、穿孔和病死率均为7%。发病后7d以上进行结肠减压的病死率比发病后4d内手术者高出5倍。当结肠坏死或穿孔而行急诊手术时,病死率高达10%~50%。因此,早期诊断,及时减压,可降低病死率。
Pham研究了24例ACPO经纤维结肠镜减压后盲肠的腹部X线变化,减压后4-24h盲肠大小只缩小2cm左右,没有想象中好,这是值得注意的。 ACPO经适当治疗,于3~6d内恢复,但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即使已行满意的结肠减压,病死率仍较高。ACPO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14%,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30%,而盲肠插管造口减压的手术死亡率为15%,与保守治疗相似。
患者的年龄、有无盲肠缺血或穿孔、结肠减压是否及时均对预后有明显影响。据报道,盲肠穿孔的发生率为14%~40%,若发生穿孔,病死率可达40%~50%。因此,除年龄外,所有其他的危险因素均应及时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