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以结、直肠多发性息肉为特征,所发生的息肉为癌前病变,十分容易发展为癌。好发于青年,一般15——25岁青春期开始出现临床症状,30岁左右最明显。
二、分类
典型 FAP 和轻型 FAP 两种类型。典型 FAP 的特点是出现数目众多的息肉样腺瘤,通常达数千个,遍布于整个结肠。轻型 FAP 的特点是出现较少的结肠息肉,通常少于一百个,息肉常为扁平状,往往分布在右半结肠。 95% 的家族成员在平均 35 岁时出现结肠腺瘤,多数成员 40 岁左右发生癌变。 80% 的患者同时出现小肠腺瘤, 5-10% 发生小肠腺癌, 50% 有胃息肉。还有部分病人合并 . 胃肠外疾病,如:甲状腺肿瘤、腹部硬纤维瘤、骨瘤、表皮样囊肿和肝胚细胞瘤、还有的合并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软组织肿瘤、骨瘤和牙齿发育不良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三、发病机理
FAP由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突变造成,该基因位于5q21-22,属抑癌基因,突变方式繁多。最常见的APC基因突变为基因序列的变化而导致终止密码提前出现,产生无功能的截缩蛋白。超过80%的FAP患者可检测到突变的APC基因,但约20%的患者应用现有的基因检测技术未能发现APC基因的突变。
四、病理特征
FAP临床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肠道息肉生长后才出现胃肠道症状,故患者一般在15-25岁左右才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是腹部隐痛、腹泻、粘液血便或少量血便、偶有大量便血,便血多为间歇性,肛门部下坠感,常误诊为内痔或慢性结肠炎。息肉逐渐增大,增多,上述症状加重。个别患者由于息肉较大,出现肠套叠时,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有的肠套叠可自行复位,症状可以缓解,但套叠可反复出现。患者由于长期腹泻,粘液血便,故可出现贫血、乏力、低蛋白血症等。
五、癌变率
息肉愈大,癌变机会愈多。初次检查发现腺瘤,一律电切活检,证实为腺瘤者,3年后应随访进行结肠镜检查。如第一次随访检查显示正常或发现单个小型管型腺瘤,则下次随访检查可延至5年之后;相反,如息肉体积大,数目多,则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六、辅助检查
1、肛门指诊
可触及多个葡萄串样大小息肉。
2、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以发现上消化道的息肉而进行处理
3、纤维结肠镜检
预防结直肠癌和提高结直肠癌治疗效果的最简单的方法。可见多发腺瘤样息肉,难以见到正常粘膜,息肉仅累及大肠。不但可以明确息肉的大小,分布及形态,而且还可以活检明确息肉的性质,内镜下见大肠息肉多如黄豆大小,即≤12.5px。半球型或广基底,息肉密集分布的肠段难以看到正常粘膜,在小息肉之间常可看到散在的>25px的短蒂或宽基底蒂息肉存在,呈分叶状或绒毛状,常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小息肉多无充血、水肿。息肉的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是乙状结肠和降结肠、横结肠等。有以下一些症状或状况的人需要进行肠镜检查:
a不明原因便血、特别是暗红色血便或有血块的患者;
b不典型的腹部疼痛;
c不明原因的腹泻、脓血便;
d不明原因的便秘;
e有肿瘤家族史且超过35岁的人;
f符合家族性息肉病(FAP)家族中的患者,需要在10岁后进行定期肠镜随访;
g符合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中超过18岁以上的人;
h无任何症状超过45岁以上的人,需要进行第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无异常发现需要进行3-5年一次的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按照结肠息肉的随访方法进行随访。
4、粪便隐血试验
大便隐血、粘液血便是早期大肠癌特征之一, 但是此方法假阳性率较高,且并非所有的大肠癌均有出血。
5、眼底镜检查
有80-95%以上的FAP患者可见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ongenital hypertrophy of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HRPE),双侧眼底均可见,即在视网膜上可见一种椭圆形扁平的有边界的色素变化的病灶,周边多为透亮光环,一般均在4只以上,它是FAP的特异表现。作为一种标志,怀疑者可以通过眼睛的检查(眼底镜检查),发现患有该病的线索。由于这种病有家族积聚性,因而如果家族中有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便应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眼底检查)。该方法是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性的FAP辅助诊断,是家系成员筛选安全、有效的手段。
七、治疗
1、手术:
由于FAP患者腺瘤数目众多,不可能通过肠镜将腺瘤一一切除,而100%的患者最终将转变为结直肠癌,因此,外科手术切除整个结肠是预防FAP患者腺瘤癌变的唯一手段。
A. 结肠全切除、回肠与直肠吻合术:本术式适合于息肉较少,特别是直肠息肉较少的患者。
B. 全结直肠切除:进行全结直肠切除、特别要强调切除全部的直肠粘膜,任何遗留的直肠粘膜可能是术后息肉发生和大肠癌发生的原因。
C.回肠与肛管吻合术(IAA),行本手术的患者大便控制能力极差,大部分患者每日大便在十几次至数十次,有部分患者由于不能忍受大便频繁而不得不改行回肠造口术,本术式目前在FAP患者中应用较少。
D.回肠贮袋与肛管吻合术(IPAA),本术式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手术方式,但是对于已发生癌变,特别是发生了直肠息肉癌变的患者应慎重应用。
2、药物治疗:
NSAID药如--舒林酸 :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结肠息肉消退有关。口服舒林酸(150——200 mg/d),可使肠息肉的大小、数目减少,使细胞增生指标明显降低。研究表明,舒林酸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 (COX-2)及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促进息肉消退。舒林酸还能抑制癌细胞的增生、增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其他药:阿司匹林、吡咯西康和吲哚美辛。西乐保等。
护理诊断:
1、焦虑:对癌症、手术的恐惧、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有关。
2、疼痛:与手术切口、癌肿刺激神经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手术禁食、癌肿消耗有关。
4、合作性问题:水电解质紊乱:与术后禁食有关。
5、体温过高:与术后感染、吻合口漏有关。
6、自我形象紊乱:与结肠造口有关。
7、自理受限:与造口建立有关。
护理计划:
术前护理:
2、肠道准备:术前1天口服2盒恒康正清,大便无渣。术前晚饭后禁食,禁水6小时。
3、备皮:乳头连线致耻骨联合,两恻到腋中线
4、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有效咳嗽的方法。
5、告知患者术后半卧位的好处,咳嗽时保护伤口,及引流管的保护和伤口的观察。
6、心理护理:对造口的病人可通过图片、模型、食物向其介绍造口的部位、功能及护理知识,解释其意义和必要性。
7、送手术室前插好胃管、衣服倒背穿、身上假牙、首饰都拿掉。
术后护理:
1、术后6小时去枕平卧,后可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术后禁食直至胃管拔除。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一次。注意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如有出血看引流液量、色、性状及有无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3、各种引流管的护理:胃管、骶前负压,引流管、空肠造娄管、腹腔引流管,保持管道的固定、通畅、操作无菌、观察引流液量、色、性状并记录。
4、观察伤口敷料干燥,有渗出及时更换。
5、留置导尿:每天2次用高锰酸钾液清洗尿道口,术后24小时内特别注意尿色的观察。经夹管训练后膀胱功能恢复后可拔管。
6、禁食:术后3-5天肛门排气无腹胀后可进流质饮食,无不适后可进少渣饮食,以后多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吃油腻、不卫生的食物,以防腹泻。
人肛袋的护理:
1、保护病人隐私,了解病人心理变化,鼓励和关爱病人。
2、造口开放前观察造口情况,用凡士林纱布或生理盐水纱布外敷。敷料湿透后及时更换防止感染。注意观察肠段有无回缩、出血、坏死、狭窄。
3、保护腹壁切口,造口一般于术后2-3天开放,多取侧卧位以利于引出。用中性肥皂洗造口周围皮肤后氧化锌软膏涂,防止皮疹。
4、正确使用人肛袋,满三分之一时要倒掉,清洗干净后可继续使用。
5、饮食指导,清淡易消化,不宜太稀,避免进食产气性食物,适量纤维素饮食,防便秘。
并发症及护理:
1、坏死 。
2、狭窄。
3、人工肛门结肠段脱出。
4、人工肛门旁疝 。
5、吻合口瘘。
1、观察肠段的颜色,有无发黑发紫。
2、造口处拆线愈合后每日扩肛2次,观察有无肠梗阻现象(痛、吐、胀、闭)。
3、若进食3-4天后任未解大便,可石蜡油或肥皂水低压灌肠,导尿管插入小于10CM。
4、吻合口瘘时体温、引流液色、腹膜刺激征。结肠造口,生理盐水持续冲洗。
出院指导:
1、出院后扩肛1次每天持续2-3个月,若有梗阻现象及时来院就诊。3个月内避免增加腹内压的劳动,如拖地、抱小孩。
2、饮食指导,清淡易消化,不宜太稀,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适量纤维素饮食,防便秘。
3、定期来院复查,癌胚抗原,肠镜。
4、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建议病人参加造口协会,相互交流经验
5、化疗者每周查血象,避免感冒,若患者出现消瘦、骶骨部疼痛、会阴部肿快、腹部肿快、肝脏肿大应及时来院就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