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前外阴阴道炎约占幼女妇科门诊病例的40% ~50%。因病因复杂、幼女自身认知能力未健全以及妇科检查受限等,常造成诊治不及时,部分患儿炎症反复发作,给家庭带来很大困扰。正确诊断和恰当处理外阴阴道炎直接关系到幼女的身体健康,现对各种外阴阴道炎加以分析,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帮助。
1、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
1.1 尿布性皮炎: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红斑,重者甚至出现水疱、糜烂或溃疡。治疗:保持外阴清洁、透气、干燥,使用棉质尿布,避免刺激,局部温水清洁后擦干,直接涂抹植物油或氧化锌软膏。
1.2 细菌性外阴阴道炎:以大肠埃希菌、嗜血菌属、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属、变形菌属、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主,但外阴阴道炎患儿阴道菌群分离率与正常幼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细菌引起的外阴阴道炎主要与青春期前激素水平低下及阴道内菌群失调有关。表现为外阴红肿、分泌物多,伴疼痛及瘙痒,部分患儿皮肤有溃疡或排尿困难。治疗:保持外阴清洁,主要根据病原体种类及药敏试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全身及局部用药。但阴道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交叉存在,培养出的阳性病原菌是否是引起临床症状的真正原因仍需探讨。阿莫西林口服,每次30 mg/kg,每日3~4次;伴有外阴脓疱并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者应首选头孢类静脉滴注;但若治疗2周无效,应考虑行阴道检查,进一步寻找感染源,除外阴道异物、肿瘤、直肠阴道瘘等。
2、特异性外阴阴道炎
2.1 假丝酵母菌感染主:要由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青春期前幼女若未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则很少发生;婴幼儿感染多由母体传播,分泌物中找到假菌丝和孢子可确诊。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分泌物白色豆渣样。治疗: 2% ~4%碳酸氢钠溶液坐浴,1次/天, 7~10天为1疗程。阴道局部涂达克宁或克霉唑软膏,重者可用导管将抗假丝酵母菌软膏推入阴道内,每日2~3次,很少全身用药。对孕期假丝酵母菌感染者必须在产前治愈,减少传染给新生儿的可能性。对所有孕期感染过假丝酵母菌的孕妇,若经阴道分娩,可对新生儿予以制霉菌素混悬液口腔喷雾或放入奶中预防性应用。
2.2 阴道异物:若外阴阴道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特别是阴道分泌物呈血性或脓性,有时伴有臭味时应考虑阴道异物的可能,常因幼女出于好奇心或为解除外阴瘙痒,将异物放入阴道内,导致继发感染,甚至形成溃疡和肉芽组织。一般问诊患儿很难承认有过阴道内塞异物的病史,家长也很难察觉。治疗:阴道异物原则上应在麻醉下,采用肛诊推移法或在鼻腔镜、宫腔镜下取出。
2.3 蛲虫性外阴阴道炎:蛲虫性外阴阴道炎正常情况下并不常见,若临床诊断为其他类型外阴阴道炎,但按其病因治疗后,临床治疗无效,且患儿有不明原因摩擦、抓挠外阴处,以夜间瘙痒为重,则考虑蛲虫性外阴阴道炎。实验室检查:用普通棉拭子或压舌板包上玻璃纸于清晨大便前拭抹肛周皮肤皱襞1周,带至实验室镜下找到蛲虫卵可证实。治疗:彻底消灭肠道蛲虫才能防止复发。给患儿口服双羟萘酸噻嘧啶30 mg/kg,口服1次。或用抗蛲灵肛用软膏(含双羟萘酸噻嘧啶3% ),睡前洗净外阴及肛周,挤出软膏少许涂于肛门周围,再将塑料注入管插入肛门1 cm挤出软膏1 g,连续用药7天。或甲苯咪唑100 mg顿服。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避免刺激,予高锰酸钾液(浓度1∶5000)坐浴,每日l~2次,外涂抗生素软膏。治疗7天为1疗程,若未完全治愈,可再次治疗,同时对其父母卫生指导及顿服甲苯咪唑, 7天后再次复查。
2.4 接触性炎症:外阴皮肤由于接触了某些刺激性物质或过敏性物质而发生的炎症,或因肥胖,外阴皮肤、大腿间皮肤彼此摩擦有液体渗出,在接触部位灼热感,出现皮疹、水疱,重者发生坏死及溃疡。治疗:去除过敏原,避免用刺激性物质,局部使用氧化锌软膏;重症可口服抗过敏药,局部用糖皮质激素一般能治愈。
3、性传播疾病(STD)
由于成人性传播疾病的增加,性病病原体通过胎盘、产道、密切接触或性接触,包括性虐待等途径导致青春期前性传播疾病有增加趋势,给幼女、少女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身心发展受到障碍,严重影响其学习与生活。病原体包括滴虫、淋菌、衣原体、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
3.1 滴虫阴道炎:12岁前发病率较低,初潮后明显增加,表现为外阴及阴蒂红肿,前庭黏膜充血,阴道口见到脓性分泌物流出;严重的见外阴皮肤溃疡,尿道口黏膜充血、水肿。治疗:甲硝唑口服吸收好,疗效高、毒性小、应用方便,是治疗毛滴虫的高效药物,且能同时杀灭尿道、肠道的滴虫, 1次7. 5 mg/kg, 3次/天口服;替硝唑50 mg/kg,顿服,间隔3~5天可重复1次。局部可用0. 5% ~1%乳酸溶液50 m,l用小号橡皮导管进行阴道冲洗,可改善阴道内环境,以抑制阴道毛滴虫的生长繁殖,提高疗效。用甲硝唑制成溶液滴入阴道内, 7天为1个疗程。
3.2 淋菌性阴道炎:是目前我国青春期前STD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10. 04/10万,一般在接触感染后1周内出现症状,表现为外阴部红肿、灼热、灼痒,阴道及尿道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排出,因尿道短,排尿通畅,尿路刺激症状不典型,有时肛门可出现红肿灼痛。应注意的是淋病常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40% ~60% )。应多部位取材,除外阴、阴道外,同时对直肠、口咽部分泌物作涂片检查或培养有助于确诊。治疗: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年龄≤3岁者0. 25g/次, 3~6岁0. 5g/次, 6~12岁1. 0g/次,每日1次,疗程3天;外阴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2% ~3%硼酸溶液坐浴。如头孢曲松钠过敏则改用阿奇霉素口服,疗程7天。1周后复查。
3.3 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往往为母婴间接传播,表现为慢性迁延不愈的浆液性黄白色阴道分泌物增多和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治疗:以口服红霉素为主, 4次/天,连用10~14天;较重者可用药液冲洗外阴及阴道,也可静脉注射阿奇霉素。除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外,配合注射器或小静脉导管冲洗外阴及阴道后上药,可提高好转率和治愈率。
3.4 沙眼衣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泌尿生殖道的柱状上皮细胞,潜伏期10~20天,起病缓慢,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幼女诉尿痛、外阴瘙痒,阴道口处女膜周围有黄白色黏稠分泌物,阴道口、前庭以及大小阴唇红肿。多数根据临床症状,接触感染者的高危因素,结合衣原体培养及酶联免疫吸附法能明确诊断。治疗:首选红霉素干糖浆粉剂或琥乙红霉素,每日50mg/kg,分4次口服,共14天,同时每晚将红霉素片碾碎放在阴道口,共7天。14天后仍未转阴者再用多西环素, 8岁以上小儿第1日按体重2. 2 mg/kg,每12小时1次,继以按体重2. 2~4. 4 mg/kg,每日1次,或按体重2. 2 mg/kg,每12小时1次。体重超过45 kg的小儿用量同成人。
总之,青春期前幼女在妇科门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有一定困难,医护人员态度必须亲切,检查必须轻柔,应注意无创。对幼女外阴阴道炎分泌物特征的观察很重要,对分泌物检查前应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对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对症处理即可。对于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外阴阴道炎,要针对病原体治疗,由于患儿可能密切接触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而被间接感染,因此对易发因素的评价相当重要。而青春期前幼女由于卵巢功能开始活化,在体内雌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生理性的白带增多,分泌物表现为浆液性、黄白色、无刺激、无异味,内裤可有黄棕色污斑,属正常现象,不必盲目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