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近日指出:“实验发现,对于预防H1N1、H3N2,板蓝根确实有些有效成分。”他说,目前并没有相关的实验数据支持板蓝根对预防H7N9有效,并呼吁市民不可盲目滥服。那么,板蓝根到底可不可以预防H7N9病毒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心血管科姚立
让我们先来看看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病毒吸附并穿入至宿主细胞内,病毒脱壳后利用宿主细胞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按病毒基因组提供的遗传信息进行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然后病毒颗粒装配成熟并从细胞内释放出来。
目前,西药抗病毒的策略是竞争细胞表面的受体,阻止病毒的吸附,如肝素或带阴电荷的多糖;阻碍病毒穿人和脱壳,如金刚烷胺能抑制A型流感病毒的脱壳和病毒核酸到宿主胞浆的转移而发挥作用;阻碍病毒生物合成;增强宿主抗病能力,如干扰素能激活宿主细胞的某些酶,降解病毒的mRNA,抑制蛋白的合成,翻译和装配。在这些措施中,最有效的就是增强宿主抗病能力,抵御病毒的入侵。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再来看看板蓝根的药理作用。据文献报道,板蓝根含有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甾醇类化合物、腺苷、多糖等众多的成分。从药理作用看,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黄文玉等,1991)。对板蓝根注射液作抗病毒实验,表明其对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有抑制感染并用抑制增殖作用(刘盛等,2000)。将肾病出血热病毒(HFRSV)和单疱病毒(HSV-2)分别吸附于Vero-6细胞和BGM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板蓝根针剂做抗病毒实验,结果表明有明显的杀病毒作用(李闻文等,1994)。板蓝根及地上部分(大青叶)有抑制HBsAg活性的作用,在体内胆红素单位时间排出量明显增加(齐尚斌等,1992)。内毒素是由细菌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板蓝根具有抗大肠杆菌内毒素的作用。经家兔热原检查法、鲎实验法研究证实,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有抗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的作用,有研究认为板蓝根中抗内毒素活性物质为有机酸类(刘云海等,1994)。
其实,对于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中药的抗病毒作用而言,与西药抗病毒药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众所周知,免疫系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抗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入侵的天然屏障,其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现已证明板蓝根多糖对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许益民等,1991)。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如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对氢化可的松所(HC)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的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显著增强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增强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增加小鼠静注碳粒廓清速率。多形核白细胞(PMN)吞噬和杀灭细菌的过程是机体的一项重要免疫功能,化学发光是PMN呼吸爆发的标志,产生多种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氧活性基团,板蓝根低极性流分对PMN化学发光有双向免疫活性,在低浓度时具有激活作用,在高浓度时具有抑制作用(秦箐等,2001)。
综上所述,板蓝根防治病毒性疾病发挥的是整体的综合效应,即能增强抵抗力,又能抑制病毒。在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H7N9病毒的药物的状态下,应用板蓝根能更好地体现中医“未病先防”的理念。何乐而不为呢?
板蓝根副作用少,口服时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口服最好勿超过 3天,因其苦寒伤胃,会带来一系列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尤其是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个别报道可引起溶血反应,但其注射液可引起荨麻疹、多形性红斑、过敏性皮炎、多发性肉芽肿及过敏性休克(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47-250),临床应用时应引起注意。板蓝根的药物毒性研究较少,有报道用其煎剂给小鼠灌服,对其骨髓细胞常规染色体片下染色体结构畸形无明显改变,但染色体畸变数明显增加,提示可能对染色体有损害。如长期大剂量使用,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时就会引起蓄积中毒,出现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如上消化道出血、白细胞减少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