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学鲁迅,知道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当时老师也给讲解了,说学医只能拯救人的身体,而不能拯救人心,鲁迅弃医从文是想拯救更多的人。那时也不知道自己会学医。
自从学医以来,可谓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随着时间的推移,医术不断精进,已经不再满足做一个好医生或高明的医生,越来越觉应该做“大医”。
精于医术者,可以为医工,愿为医工者,难能可贵。通过临床、科研、论文,升职称到正高级,成为什么什么家的,可以称之为医学家,能为医家者,实属不易。但这都不是所谓的“大医”。
管理好一个患者需要的是时间、细心、精心、耐心,这些往往不需要医学家,仅仅一个医工就可以了。在这里细节最重要,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疗效。这些占治疗的90%,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九十。
在此基础上要再提高,需要的不仅仅是工,而是“慧”。衡量一个人聪明程度,不看他的自然科学,而是看他的哲学。好的医生不仅要精于医技,更要善于思考。精于医技必须熟读医书、与时俱进,善于思考,必须唯物辩证。能两全者实乃少数,并非易事。能两全者,“大医”之始也。
一个好医生,治好一个患者所用的精力,拿去做其他的事情,同样可以做的很好。如果不是社会动荡,人心需要拯救,鲁迅会不会成为医学界的大医。或许那就不是一个出大医的时候,亦或许鲁迅一开始就不应该学医。能两全者何其难。
希望自己能成为大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