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男、36岁、已婚、本科、数学教师。
三年前因父亲病危住院,日夜伺候操劳,过度疲乏。而且还要上毕业班的课,自我感觉课程比较生疏,虽经充分准备,但上课前与讲课时仍特别紧张。后来,一面对学生上课就感到很紧张,且不愿意帮同事代课。在学校里只要谈到数学或教学问题时,便心跳、口干、手抖、上厕所次数增多,在其他场合则无所谓。如果学生或同事到办公室来讨论数学问题也会感到很不自在。以后在更多的情况下出现紧张,甚至学生来请教问题时也是如此,并且学生越多越紧张。上课时当他写黑板、学生注意投影仪或讲台遮住部分身体时,稍感轻松些;当讲课时间超过30分钟或学生在课堂提问时又感到特别紧张。
最近,因担心自己要上公开课整天惶惶不安、睡不好觉。从朋友处听说心理热线的号码,想了很久才打电话来。
来访者谈吐有礼,求治心切,愿意和医生配合。但担心药物有副反应,希望不用药物治疗。
心理医生:根据你的情况,我们用系统脱敏方法来治疗这种适应不良的习惯,使你在上公开课时不再那么敏感。系统脱敏疗法又称对抗条件疗法。即通过让患者逐渐习惯于曾引发他不适应的刺激,如怕上课,而使这些反应最终消失。
首先是训练松弛肌群,使你能从上至下依次把头、颈、腰背、肩部、胸腹部、上肢和下肢肌肉放松,缓慢均匀呼吸,并维持在松弛状态10~15分钟。每天2一3次,以达到2一3分钟内迅速全身放松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来访者训练得不错。
心理医生:根据你的表现,我们设计主观不适程度的等级,这是第二步,即建立焦虑等级,由弱到强依次排列。现在开始治疗请放松,当你觉得全身肌肉已经放松之后告诉我。目前焦虑程度单位有多少?
来访者:0。
心理医生:好!现在闭眼,想象你坐在自己的家中看报纸,情景在脑中出现时告诉我。你读的是什么内容?
来访者:是关于意大利甲级联赛赛况新闻。
心理医生:请你继续闭眼放松肌肉,完全放松后而焦虑程度为O时按电话机上的“#”键(30秒后听到“嘀”一声响),好!现在想象在你的办公室桌上来了一张两个月后上公开课的通知书,景象清晰后按“#”键(旋即听到“嘀”一声响),保持这个景象,(10秒过去),停止这个景象,你的焦虑程度是多少?
来访者:100
按照焦虑等级逐步脱敏,经过三次治疗后,来访者想象到五天后上公开课时的焦虑程度,原报60单位,但在肌肉松弛状态下焦虑程度已降至20,而在想象中反复呈现5次后,焦虑程度降到0。
经过几次脱敏治疗,当来访者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已无明显焦虑反应。
在最后一次脱敏治疗后,来访者上了一次公开课。上课前焦虑程度为20单位,在课堂中自觉心情平静。
两年后随访来访者,声称对上公开课已无焦虑反应,并获市教育局技术比赛二等奖。
专家点评
系统脱敏疗法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不是被动地接受治疗,服药、打针。他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治疗方案的设计,并付诸实践。
焦虑层次设计是否得当常常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应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症状量表测量的结果,同时要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对那些敏感性强、情绪反应幅度大的患者,焦虑层次的设计尤应小合。层次可多一点,间距可小一点。应用“刺激一松弛一再刺激一再松弛……”进行脱敏,如此拾级而上。切不可急于求成,以免适得其反。
治疗成功之后不能满足现状,要多多在现实中运用。必须意识到,治疗中的刺激大多是模拟的(如录音、录像、图片、想象等),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刺激尚有很大差别。而且患者离开了心理医生、离开了治疗室,也可能会失去一些安全感。因此,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治疗成果逐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勇于面对现实,面对新的刺激,即使出现某些反复,也不必气馁。反复实践,疗效不仅得以巩固,而且还能加强。如果治疗完毕以后便束之高阁,不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便会前功尽弃。因为,一个新建立的条件反射,如果不去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强化,它自然会逐渐消退。反之,它便得到加强,形成新的“刺激―反应”模式。因此可以说,是否有真正疗效还取决于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