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以前也被称为喘憋性肺炎,不同于一般的气管炎或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此病多发生在2.5岁以下的小儿,80%在1岁以内,多数是6个月以下的小儿。它的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或更多;其它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如病史较长,年龄小或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早产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
典型的毛细支气管炎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2日~3日后,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热,体温以中,低度发热为见,发作喘憋为其特点,病情以喘憋发生后的2日-3日较严重,喘憋发作时呼吸明显增快,可达每分钟60次~80次以上,并伴有呼气延长和呼气性喘鸣;重症患儿明显表现出鼻煸和“三凹征”(即吸气时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凹陷),脸色苍白,口周发青,或出现紫绀,患儿常烦躁不安,呻吟不止;病情更重的患儿可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大部分病例治疗后均可缓解,极少发生死亡。
治疗原则
由于毛细支气管炎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故发病早期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疗,如发病后期怀疑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治疗。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概括为“镇静、化痰、止咳、平喘”。
此外,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尤其注意不要打扰患儿,使之安静休息,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补充足够低水分,重症患儿可配合雾化吸入,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也可用中药治疗。
疾病预后
毛细支气管炎的愈后多数是良好的,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延2~3周,或反复发作。
但应注意的是,患过毛细气管炎的小儿日后容易患哮喘,通过全国小儿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追踪随访,发现其中有20%~40%的患儿以后发展为小儿哮喘,特别是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性疾病的患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