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推拿是不是越重越好这样的问题,相信很多人一看题目就知道,当然不是越重越好,很多从事推拿按摩工作的人也深信这一点,可是具体实施起来,好象能真正做到不靠蛮力治病的却不多见。很多按摩师或推拿医生都会这样说:推拿当然要重,要痛,不痛没效果。人们也习惯了这样的情景,推拿医生在汗流浃背地推拿,而病人在咬牙咧齿地忍受。
明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里说: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指出了手法操作的过程中,病人不需要强力忍受痛苦,则是好手法。
明朝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今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不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至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已增害,用若辈者,不可不慎。”就是批评了一概用蛮力,手法不讲究技巧的不良后果。
推拿治病,完全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实则泻之,虚者补之,不同的部位选用不同轻重的手法,对于体内的阴阳寒热虚实的调整都不尽相同。手法也强调补泻,有时候力量轻重不一样其所起的作用可能完全不同。所以从辨证论治来看,手法力度是有选择性的,并非越重越好。
其次从手法本身要求来说,推拿的手法是很有技巧性的,强调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在此基础上,达到手法深透的目的。持久就是要使手法的操作要维持一定的时间而不变形;有力是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均匀是手法操作时力度和时间必需具有节律性;柔和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其中持久有力是手法的基础,均匀柔和尤其柔和是手法优劣的体现,评价医生手法的优劣往往不是在有力和持久上,而是在均匀和柔和上,尤其是柔和。而为了达到深透的目的,力度只需要到一个阶段,超过这个阶段或者不到这个阶段都会影响深透,并非越有力的手法深透力越强。
再则,从手法对人体起的效果来看,手法的效应主要有两种:物理学效应和生物学效应。物理学效应是手法的力和时间作用下对病人机体产生的机械作用;生物学效应是机体在手法的作用下产生的生理功能的变化,如血压升降、体内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胃肠蠕动减慢或加速等。
推拿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生物学效应起作用的,物理学效应只是手法作用的一个方面,推拿医生如若要提高自己的手法治疗技术,努力的方向就是要尽量提高手法的生物学效应。资料显示手法力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生物学效应的强弱和手法的轻重没什么关系,盲目增加手法的力度,生物学效应反而会降低。
很多推拿手法,技巧性都很强,对人体的作用都是通过规范化的动作,使人体出现很强的生物学效应取胜的,如果加大手法力度,手法就会变形,生物学效应就会减弱或者消失,尤其是治疗内科疾病的一指禅推法、滚法等。
伤科疾病的推拿,结合了大量现代医学的元素,用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来丰富推拿手法和治疗,对肌肉、筋膜的治疗,手法刚性成分要多于柔性成分,可是也并非越重越好,手法作用过重容易对机体产生机械压力的损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推拿不当后,局部皮肤淤紫,韧带肿胀。
另外,对于伤科疾病,如果能达到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轻手法,于病人而言,在相对比较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治疗效果要比咬牙咧赤的负性情绪下要好得多;于医生而言,能节省体力,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
综上所述。推拿按摩的手法,并非越重越好,只要有效,手法能轻就轻,当然,每种手法要遵循手法本身的要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