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与室间隔缺损可以并称为心脏上有“洞”。对于较大的心脏上的洞,及时治疗存在共识,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很多很小的洞被医生发现。
与室间隔缺损一般都会有心脏杂音不同,小的房间隔缺损经常是因为做心脏超声检查发现的,一般通过医生听诊不能发现,即使有反复肺部感染或者其他不适,也不能用这个洞来解释。但一经查出,总会给家长或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包袱,,甚至没必要的恐慌。这时其面临两个选择,一治疗,二不治疗。
治疗方法,虽然小的房间隔缺损,一般都可以通过微创的方法,如经皮介入封堵,或者小切口封堵,前者通俗的讲就是在大腿上打个针就可以治疗,不会遗留体表疤痕,后者也只会在胸口留下很小的手术疤痕。因为这两种方法创伤都不大,手术风险确实相对小,所以很多家长甚至还没有搞明白为什么要手术,只是想当然的认为心脏上有洞就是大事,必须治疗。
一个疾病为什么要治疗?这听上去是一个很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有病当然要治!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治疗的目的是活得长,活得好。那小的房间隔缺损会缩短寿命吗?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答案。
房间隔缺损是心脏左右心房之间存在一个洞,因为左心房的压力比右心房大,所以这个洞会导致左心房的血液部分经此流入右心房,通常认为这个异常的流量过大才会导致不良后果。
这些后果包括;
1、右侧心脏负荷过大,导致右心室、右心房扩大,导致右侧心力衰竭、三尖瓣返流。
2、右心房扩大另可导致房性心律失常。
3、肺动脉血流过多,反复肺部感染,长期作用后导致肺动脉高压。
4、感染性心内膜炎。
5、反常栓塞。
一般以前三者为主,而且都是缓慢的、长期的影响的结果,所以你大可安心给自己几天时间理理思绪,后两者少见。另还认为可能与偏头痛和减压病有关。但这些研究结果可能是在较大的房间隔缺损病例中研究得出的,是在还没有心脏超声的年代,较大的房间隔缺损导致如反复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后通过听诊心脏杂音、行心导管检查等手段来发现。所以这些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小的房间隔缺损,那就存在疑问了。但多年的临床观察表明,小的房间隔缺损,一般不导致不良后果。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明确一下,什么样的房间隔缺损才算小。一般认为,小于5毫米(另一个可能遇到的名词是卵圆孔未闭,这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可等同于比较小的房间隔缺损),经心脏超声检查没有发现右心室、右心房扩大,或经心脏导管检查发现肺循环血流量超过体循环血量的1.5倍以内,当然,一般情况下只做心超检查即可,没必要做心导管。以上的标准不绝对,要根据病例作个体化分析。
我的实用推荐是:
幼儿0-2/3岁,除非洞非常大,已经导致明显的不良后果,需及时治疗,绝大多数都可观察。在此,特别提醒,胎儿在母体里在房间隔隔处本就该有一个小洞,即卵圆孔,部分小缺损有自行愈合的可能,按时复查心脏超声,没准下次就是一个完美的答案。对于缺损确实比较大,没有自行愈合可能的病例,早点手术也是不错的选择。
3岁以上,缺损稍大可先考虑经皮或小切口封堵,若存在不适合封堵的情况,再考虑开胸手术。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已出现右向左分流,即艾森曼格综合征,建议综合评估,若已失去手术机会,那就比较糟糕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