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心理行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书写潦草、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容易冲动;或行为幼稚、怪癖、贪玩、肢体抽动甚至说谎、偷窃等,教育也无济于事。日久容易导致孩子学习困难、心理变态、品行障碍甚至违法犯罪等现象。可分为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复合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儿童多动症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外研究发现,18岁以下青少年多动症的检出率为3%~10%,国内学者调查结果为2.59%~7.125%,男孩多于女孩。
我国目前大约有2 000万的学龄期童患有这种疾病,居学龄儿童精神障碍发病率首位。据统计大约70%的多动症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可持续到成人。多动症的患儿如果不加以治疗,成年后通常是学业和职业成就较低的高危人群,极易发展为酗酒、吸毒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其违法犯罪的风险性是一般人群的5 -10 倍。美国74%的青少年犯都曾经有过多动症病史。多动症给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将远远超出疾病的本身,给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沉重负担。近年来,多动症诊治研究越来越引起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多动症的诊断目前尚无一个被同行公认的、具有特异性的检查指标和客观标准。医疗实践中依靠病史收集、患儿多动行为等各种量表的评估、或再辅以心身实验及部分脑电生理检查等各方面综合判断后作出诊断。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因此至今没有特效的药物。该病国际上公认的是采用利他林等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该类药物副作用很大,可影响孩子的骨骼生长和成长发育,且停药复发率高并有成瘾性等缺陷,甚至出现未用药前更加严重的行为症状。因此对于青春期儿童,除非有强烈的用药指征,原则上不宜使用。在欧美一些国家迄今很少或根本不用药物治疗,而强调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倡和发展非药物疗法干预已经成为多动症的研究方向。
目前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针灸治疗、按摩推拿、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等手段;并且已经取得满意的疗效。但目前让人担忧的是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都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多动症不是病,长大了就没问题了。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多动症就诊率不到1%。实际上此病是孩子学习的头号“杀手”,对孩子的影响及危害是长期的,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呼吁各级政府、孩子家长老师等全社会重视关爱儿童的成长发育,关注多动症,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和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多动症能得到早发现、早治疗,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