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损伤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肩袖撕裂,肩袖损伤的治疗历经切开修复、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和关节镜下修复3 个阶段。随着人们对肩袖损伤解剖与功能的研究及关节镜技术的发展,镜下修复成为治疗肩袖损伤的首选手术方式,各种手术方式层出不穷,并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效果。
肩袖修补技术,主要包括穿骨固定技术、单排技术、双排技术及缝合桥(Suture bridge)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对肩袖的治疗争论集中在单排或是双排固定的有效性。使用单排带线锚钉对撕裂的肩袖进行修复,已经成为常规方法。传统的单排缝合技术止点的覆盖率大概可达到67%,实际上,肩袖在肱骨大结节连接部为“足印”状,是面接触而非点接触。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单排固定对较大的肩袖损伤不适用,并且可能导致再撕脱、韧带切割、线结高切迹撞击肩峰等术后并发症,最为关键的是韧带与骨表面为点接触,愈合效果不佳,使手术效果降低。
理论上只有进行双排止点重建才能达到全覆盖。双排止点技术的初始缝合强度比单排和穿骨固定技术都明显增强。但是,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的问题是使用锚钉数量的明显增加,减少肩袖愈合面积。尤其是外排锚钉,因为大结节骨质密度较低,如果新鲜化彻底,则骨皮质破坏较严重,再加上骨质疏松,经常会出现锚钉拔出,导致固定失效。另外,因为增加了外排的锚钉,所以肩袖止点的愈合区域就减少了。同时缝合以后肩袖表面的线结明显增加,光滑度非常差,这是双排固定的另一个弱点。
因此,学者们发展了双排缝合桥技术。在愈合区的软骨边缘进行内排埋钉,外排锚钉在大结节愈合区之外,大结节愈合区就可以进行彻底的清创,有利于愈合。并且肩袖的表面非常光滑,缝线桥技术是肩袖领域的一个革命性变化。另外对于巨大肩袖撕裂,通过缝线桥技术可以减少锚钉的使用,这是双排缝线桥技术的一个优点,它的覆盖面积可以达到完全覆盖,同时表面的光滑度也非常好,而且止点可以做彻底的新鲜化,愈合区域也非常好,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也比传统技术要优越很多。
目前缝线桥技术已被国外肩关节专科医师认可并广泛运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嘉兴二院运动是浙江省内最早开展该项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目前已完成大批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结合有效的早期康复计划,取得了满意的随访结果,目前发表的3篇相关研究论文已被中华级以及国家级杂志录用刊登,得到业内同行的一致认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