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蓉是个18岁爱笑的女孩,一双大眼睛仿佛会说话,更会笑。可是近1年来,她渐渐感到眼睛不太舒服,有时很胀,而且有时看东西会把一个看成两个。最近,家人也发现,她的一只眼睛和另外一只变的不太一样,有点朝外突起。赶紧到医院去看病,经过医生的检查,怀疑她的左眼眶里面长了东西,于是进行了CT的检查。
CT检查的结果证明了医生的判断:小蓉的左眼眶内长了一个肿瘤,需要开刀治疗。家人开始着急了:眼睛里面长肿瘤,会不会瞎了?会不会危及生命啊?而且眼睛开刀,就是一切都好,也会在脸上留下疤痕吧?但是,不管怎么样,有病了就应该先治病啊!
几经打听,小蓉来到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眼科就诊。到了这里,医生看了她的CT片以后,让她再去做了一个彩色B超检查,然后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让小蓉的家人送了一口气:第一,这个肿瘤应该是一个良性的血管瘤,不会危及生命,摘除肿瘤,对视力的威胁也不是很大;第二,这个肿瘤摘除的手术可以不留下任何疤痕。
果然,经过手术以后,第二天打开绷带后,大家惊喜地发现,原来突出眼球已经回到了本来的位置,除了眼睛有点红以外,小蓉的眼眶周围的皮肤光洁完整,一点手术的痕迹都没有。
就这个病例,我们采访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龚健杨大夫,龚医生介绍说,其实,这样的病例他们看过了很多,看起来很神奇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只是有两个新的技术非常关键:
第一个技术是眼眶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通过眼眶的CT,加上根据情况选择性地加做B超、核磁共振、或者简单的X摄片检查。
有了这些影像学的结果加上对患者的检查和病史的询问,可以做到在手术前的诊断和手术以后的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在8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有80%的患者,可以在做手术前得到正确的病理诊断,根据这个诊断来进行手术或者其他治疗方案的选择,就可以非常对症地用最少的创伤来给与患者最合适的治疗了。
第二个技术,是手术方法的改进。就是小蓉进行的这种手术:经结膜切口的眼眶肿瘤摘除术。这个手术其实就是,通过睁开的眼睛进入眼眶内,做肿瘤的摘除手术,而不是象常规的那样,经过皮肤切口进入眼眶。这样的手术方法其实很早就出现了,但是一直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很好的开展。
因为这种手术进入,毕竟会受到一定的局限,不象皮肤切口那样可以放大延长,所以不是所以的肿瘤是能用这个方法来摘除的。因此,在没有影像学诊断技术之前,往往对肿瘤的性质没有太大的把握,不敢开展这样的手术。还有这样的手术是紧贴着眼球进行的,因此还需要比较特别的手术器械来保护眼球。
当然,龚大夫介绍说,手术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能独立地看懂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尤其是独立的读片能力。因为CT和核磁共振的医生往往不懂眼科的专业知识,他们出具的报告往往会有偏差,所以根据CT室的报告来判断肿瘤的性质经常是不准确的。其次,眼眶内的解剖比眼球要复杂的多,不是全面地掌握解剖结构的医生,是不可能做好这样的手术的;
最重要的是,眼部肿瘤的摘除是需要一些特别技巧和耐心的,只有多做,多学习才能把手术做的更“漂亮”。说到这里,龚大夫自豪地说,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安医一附院眼科现在可以说是安徽省唯一的一家能常规开展这些技术的单位,而且,通过进一步地扩展思路,在得到医院和科室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现在已经把经结膜眼眶肿瘤摘除技术的手术适应症扩大了以往被认为必须经皮肤才能做完整肿瘤摘除的一些疾病了。
最后,龚医生总结说:“手术不应该仅仅是治疗身体的疾病,而是应该还给患者一个正常的生活治疗和社会形象,这是我们现在正在眼眶肿瘤这个领域里去努力实现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