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艾灸
艾灸治疗方法历史悠久,多年来,其治疗范围仍如古籍记载基本没多大变化。虽然艾灸的替代品(灸疗仪)已有不少,但疗效不尽人意。纠其原因,这些可能只简单模仿了艾灸的温度。
我们知道:“光(热)具有波动性(光谱)和粒子性”。现已证明,艾灸的辐射能谱在0.8―5.0μm之间,而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红外辐射源,同时也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红外光。人体的这种辐射热代谢将保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维护人体内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功能。穴位与非穴位区红外辐射光谱差别较大,而艾灸必须作用于人体穴位才能发挥其治疗效果。
对传统艾灸和人体红外辐射光谱的分析比较发现,艾灸与人体穴位区的红外辐射光谱有惊人的一致性;艾灸产生的光谱(频率)能量,生物组织吸收性强、生物效应高。
粒子是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在燃烧之前的某一温度下,物质逸出特有的粒子,这种四散逸出的粒子,还具有这种物质的特有的性质。也就是说,艾叶在加热还没有燃烧之前,艾的特有粒子就已经逸出,这种艾叶特有的粒子具有艾叶特有的治疗作用。这样就不难理解艾灸治疗中隔物(药)灸的特有的治疗原理了,只是目前科学技术还没有能力分析粒子的手段。
艾灸是对经络中的经脉、络脉或两者作用。从临床上看,艾灸主要对络脉起作用。其一、现代研究发现,对血管作用较大,血管主要是由平滑肌组,艾灸对平滑肌有舒张作用。艾灸治疗原则“寒则温之”,可直接提高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可直观的看到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对颈椎病和各种关节炎有很好疗效。
其二、艾灸多用局部取穴,很少循经取穴。从临床上看,艾灸对平滑肌为主的内脏,子宫、(小)肠道、呼吸道治疗效果较好;对肝、脾实质脏器效果差。
艾叶燃烧发出的温度对组织的渗透性强,即热频率的组织亲和力高,可直接增加局部组织的能量代谢作用。
我们将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探讨艾灸治疗对机体(络脉)产生良好作用的机理。
二、艾灸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1、急性期的哮喘病患者,用艾条温和灸背(肺)部腧穴治疗,可有效改善肺血液循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和气管分泌亢进,使气道内产生的白痰和黏液栓子减少,有效地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从而改善哮喘病的咳嗽、咳痰、气喘一系列临床症状。
同样原理,在哮喘病缓解期,也能很好地改善肺循环,提高患者肺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与抗病能力,可有效地治疗各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我们实验研究发现,艾灸治疗能有效地降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的肺病变程度即肺指数。改变感染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延长生命率,提示该方法对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小鼠具有肯定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2、艾灸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
艾灸治疗可减缓肠蠕动,缓解肠系膜血管痉挛,增加肠吸收,从而有较强的止泻作用。此方法在临床上不但对老年人的慢性腹泻“五更泻”效果明显,还适用年轻人,甚至对婴幼儿腹泻也很有效并无用药副作用之忧。
婴幼儿腹泻“温和灸法”治疗方法:医生左手食指中指张开,轻放在患儿 “神阙”穴( 肚脐)旁边,一是防止患儿哭闹乱动烫伤肚皮;二是通过医生手指感受艾灸温度。如果腹泻患儿不愿吃食物,可加灸“中脘”穴(胸骨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
如果患儿腹泻次数过多便又过稀,可加灸“气海”或“关元”穴(肚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偏上一点)。 每一次治疗约20分钟,患儿肚皮发红为度。一般治疗1、2次即可有效,腹泻症状轻者即可治愈。
3、针灸促排卵
随着体外受精、人工授精等现代助孕技术的进步,由卵巢内卵泡发育不良和排卵系统功能失去正常,而引起排卵功能障碍导致的不孕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和本院生殖中心合作,利用艾灸加电针促排卵,取得很好效果。
① 温和灸“气海、关元”,可直接、有效促使妇科慢性炎症的吸收;改善盆腔内微循环的血供状态,提高对组织(卵巢、子宫)的营养作用。局部组织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ATP分子中,随着ATP的水解,ATP转化为ADP,并释放能量,同时产生超微弱光子辐射,释放的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这也是艾灸治疗作用于络脉的原理之一。
②电针促排卵的机理有两个方面:其一为局部的刺激作用,在小腹部所取的穴位均靠近子宫/卵巢,在治疗中用比深刺、重手法强的电流刺激,可能对成熟卵泡表面的卵巢胞膜产生一定的物理刺激,使成熟的卵泡易于破裂,从而诱发排卵。
回顾有关文献,证明针灸对促排卵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率和副作用均明显优于西药促排卵。针灸治疗此病多选用腹部局部取穴:关元(中极)、卵巢(子宫);治疗方法多用针刺(电针)。用快速、准确的实时超声确认临床效果,简单易行的BBT方法进行监测排卵。
实验室方面检测患者的生殖激素FSH、LH、E2等,并证实了针灸治疗对这些激素呈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所综述的文献未见报告有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针灸是可作为配合现代助孕技术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