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对腹部手术后出现的顽固性呃逆针灸治疗有效方法。方法:将腹部手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三组。结果:A组有效率98%。B组有效率85%,C组有效率54%。A组明显优于B、C两组(P0.05,P0.005)。结论:穴位注射是治疗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手段之一。
腹部胃肠、胆肝等脏器手术后患者常常出现频繁呃逆(膈肌痉挛)。呃逆轻者增加手术创口疼痛,影响伤口愈合;重者导致手术缝合口挣裂,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在我们科室收到的院内急会诊中,术后呃逆患者占大多数,笔者采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1、B6,治疗术后呃逆效果极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2年至2008年,接收到我院普外科急会诊单,腹部手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患者117例,男性105例;女性12例。年龄30~73岁;平均63.5岁。术后呃逆最短2天,最长6天,平均3.4天。
根据会诊单接诊医生的随机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穴位注射组)41例和B组(单纯针刺组)39例;C组(药物肌注组)37例,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三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
三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 表1
组别 例数 恶性肿瘤 引起术后呃逆的可能原因
胃肠减压管 腹部引流管 肛门未排气
A组 41 34 38 27 30
B组 39 30 35 25 29
C组 37 28 33 26 25
2、治疗方法
2.1 A组(穴位注射组)
药物 维生素B1规格2ml:100mg,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613。维生素B6规格2ml:0.1g,南京金陵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1843。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规格:2ml 0.6×25,河南宇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标准:GB15810-2001。
操作 穴位处用2.5%碘酒和75%酒精严格消毒。内关穴进针深约1.5cm(位于正中神经处),当患者感到手指发麻要回退2mm,回抽无血,每穴注维生素B10.8ml。 足三里穴进针深约2.5cm(位于胫神经处), 每穴注维生素B61ml。
2.2 B组(普通针刺组)
取穴同上,分别用“华佗牌”一次性使用针灸针¢0.3 mm,用长度40~60 mm的毫针,分别针刺内关和足三里穴,得气后留针半小时并间歇行针。
2.3 C组(药物肌注组)
药物 胃复安规格1ml:10mg,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522。每次胃复安10mg常规肌肉注射治疗。
2.4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制订。
3组患者均治疗一次后观察一天,呃逆停止者为有效;仍有呃逆者继续用同样方法治疗再观察一天,最多重复治疗三天仍有呃逆者为无效。
3、治疗结果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次数与有效[例数(%)]的比较
组别 例数 一次有效 二次有效 三次有效 无效
A组 41 30(73) 38(93) 40(98) 1(2)
B组 39 20(51)a 27(69)c 33(85)~ 6(15)
C组 37 7(19)b 12(32)d 19(54)| 18(46)
注:a与C组比较,(X2=7.33; P0.01)有显著性差异;b与A组比较,(X2=20.83; P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c与A组比较,(X2=5.96; P0.05)有显著性差异;c与C组比较,(X2=8.87; P0.005)有极显著性差异,d与A组比较,(X2=28.1; P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与A组比较~P0.05,#P0.005;B组与C组比较P0.01。
三组治疗结果经R×C表卡方检验(X2=29.97;P0.005),三种方法治疗呃逆的有效率不同。R×C表的分割比较,A组与B组(X2=5.28, 0.25P0.1)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X2=35.14,P0.05)有效率有差异,A组有效率98%优于C组54%;B组与C组(X2=16.1, P0.05)有效率有差异,B组有效率85%优于C组54%。
4、讨论
腹部手术的患者,在后术出现呃逆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
①手术过程中膈肌受到各种手术操作的刺激。
②术后受创伤组织渗血(渗液)对膈肌的刺激。
③硬膜外等麻醉使胃肠蠕动减弱,肠道内产生气体,加之腹带加压包扎致使腹压增加对膈面产生的刺激。
④术后从鼻经食道插入胃肠减压管等各种不良刺激了迷走神经和膈神经(C3-5)所致。
中医认为此类患者系中焦手术,重伤了气血,抑制了胃肠功能,如再加上插管等刺激,更使胃肠气机紊乱,肠气不通,气郁上逆胸膈,气机逆乱上冲而呃逆。膈肌位于胸胁、肚腹之间,针灸《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胸胁内关谋”。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能振奋脾胃阳气,调节胃肠气机,激发被抑制之气机,有醒脾胃,促运化,导滞通便的功能。
有实验证明,在足三里穴进行针灸治疗,可使小肠蠕动波增强,大肠运动机能增强,能显著提高胃肠蠕动的频率,促进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下布有正中神(C5-7),针灸治疗可调节膈神经中枢的过度兴奋。此穴具有疏通心气,理气宽胸和胃,利膈镇逆止呕等功能。两穴合用,共同缓解对膈神经的刺激,为治疗呃逆之症常规首选穴位。
患者手术后出现呃逆,轻者影响休息,加重心理、生理负担,严重者影响手术切口愈合。此时需立即、有效地制止呃逆。考虑到手术后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选用维生素做为穴位注射药物的安全性高,目的是把药物的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笔者多年应用此方法,治疗其他各种疾病出现的呃逆病人,没有任何潜在的危险与禁忌症,也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维生素B6在体内形成吡哆醛磷酸脂,参与氨基酸的代谢,治疗各种原因造成胃肠道反应所引起的呕吐。维生素B1在体内与焦磷酸形成焦磷酸硫胺,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维持心脏、神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它们不会对手术患者机体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且内关穴下有正中神经通过,维生素B1对神经有益而无害。
从临床观察来看,腹部手术后呃逆的常规胃复安肌肉治疗没有针灸治疗效果好(P0.01)。穴位注射比常规针(刺)灸的针感刺激强度大,作用较体针持久,比体针见效快,治疗术后呃逆效果显著(P0.05),结果显示随治疗次数增加而有效率提高,且穴位注射操作时间较常规针刺治疗(一般25分钟)短,一般二、三分钟即可完成,不防碍手术后病人其它治疗方案的实施,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便于推广。
除手术后呃逆外,此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呃逆,肿瘤患者化疗后呃逆等顽固性呃逆也很有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