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飞秒激光广受近视患者青睐。但是,大家不太了解飞秒激光背后神秘的故事。其实,飞秒激光应用于临床近视治疗,也是因准分子激光而诞生,两者的关系亲密如父子,但个性迥异。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渊源和不同的个性?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其20余年的历史中,经历了PRK、LASIK、LASEK、EPI-LASIK等发展阶段后,人们仍偏爱恢复视力较快的LASIK手术方式。LASIK手术治疗分两步,第一步是专家使用板层刀手动完成角膜瓣制作。然后翻瓣,以数字化的准分子激光,在内部的角膜上进行视力矫正。
同时,LASIK手术在不断地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追求手术的高质量和手术后的视觉效果。准分子激光手术经历几代发展改进,目前已近乎完美。但是,角膜瓣依然用手持板层刀制作,手术效果完全依赖于医师的经验和板层刀的质量,手术风险的80%集中在板层刀上,尽管板层刀使用多年,而且效果不错,却仍有瑕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眼科专家一直在努力探索。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Ron Kurtz等人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Kellogg眼科中心和超快光学研究中心(Ultrafast Optical Sciences,CUOS)就开始进行了超快激光(飞秒激光)的研究,1996-1997年,他们开始将这种超快的激光技术用于医学研究。
1996年,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Ron Kurtz等人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1997年建立了能够用于医学的飞秒激光机IntraLase。同年的6月30日,IntraLase飞秒激光机首次用于眼科LASIK手术中的角膜瓣制作,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良好效果。2003年IntraLase飞秒激光机落户于密歇根大学眼科中心,标志着飞秒激光技术正式进入眼科临床。
2004年该技术全球率先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随后经过对该技术的不断改进,到2006年,IntraLase飞秒激光机已经发展到第四代(60Khz),其制作角膜瓣的速度也已经基本达到角膜板层刀的制瓣速度。至此,LASIK准分子近视治疗进入全激光时代──飞秒激光时代。
2011年,瑞士达芬奇飞秒激光第二代,是目前全球最新型最先进的飞秒激光设备,其功能和技术超越了飞秒激光的鼻祖IntraLase,给追求最高品质的近视患者带来更精准更安全更超速的体验。总之,飞秒激光技术的诞生使LASIK手术中的角膜瓣制作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能够明显减少或杜绝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时产生的并发症。
长江后浪推前浪,飞秒激光高贵神秘,传统准分子激光成熟安全,两者手术原理相同,制瓣方式不同,适合各类近视患者需要。其亲密关系和个性是近视治疗里程碑上永恒的丰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