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患者家属向我诉苦:“我爸自从脑梗以后,脾气很大,丢三落四,还经常忘记吃药,好几次说我偷了他的银行卡”,以上的例子很多,中风患者家属除了要关注患者的后期、康复情感、情绪问题外,更应该关注患者的认知情况,那么什么是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呢?
首先,1985年loeb提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的概念,指脑血管疾病后的获得性智能损害,包括缺血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按照1995年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的分类,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2 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其他))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 脑血管性痴呆5 高血压脑病 6 颅内动脉瘤 7 颅内血管畸形 8 脑动脉炎 9其他动脉疾病 10 颅内静脉病静脉窦、脑部静脉血栓形成。} ,以上的脑血管疾病均是引起VaD的危险因素,以后专家在临床发现,并非所有的患者都有那么明显的认知损害(痴呆),有的仅有单一领域的认知损害,大致是这样的:
单一领域的认知受损--------------》多领域认知受损-----------》轻度认知损害------------》血管性痴呆。
其次,什么是认知?有些农村来的患者形容卒中后认知损害的患者像是“傻子一样”,的确,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者会有“计算力、记忆力、逻辑推理等的损害”,大脑除了是人体生命中枢的司令部外,同时更是人的高级功能中枢,例如语言、记忆、精神、情感、学习等。人脑所涉及的认知功能范围广泛,包括:学习、记忆、语言、运动、思维、创造、精神、情感等,认知的损害是上述各方面的受损,如记忆的损害―--近事记忆受损(记不清最近发生的事,反而对于生病前的事情记得很清楚)、程序性记忆(如以前会做的事情现在不会了)、陈述性记忆(如自我介绍不会了)。 语言的损害----失语(表现为说话不够流利、答非所问、如知道是苹果,但讲不出来,知道是钢笔,但讲不出,需要家属提示:写字用的,或者患者说是用来写字的等等,或者说些没有逻辑性的话,滔滔不绝,内容杂乱,如“我家晚上在饭吃我”)。精神、情感、思维--------(如玩着晚上兴奋吵闹,白天睡觉,把孩子说成是老婆,记不清家庭成员的关系,说孩子偷了自己的银行卡等等)。
最后,血管性认知损害随着时间的延长,往往会加重,最终发展位血管性痴呆,幸运的是。他是是目前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他的血管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能防治的,危险因素因个体不同而已,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年龄、痴呆家族史等是其危险因素。而且认知损害往往影响患者6-12月的中风康复,需引起广大患者家属的重视,鉴于此,我科从事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自从2002年以来,也一直从事着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并结合中医药优势,研制出黄蒲通窍胶囊,该药已经过临床多年应用,深得患者好评,同时也是我院的院内制剂,得到康缘药业创新项目支持,对血管性认知损害的防治工作,已形成完整的诊疗体系和方案,并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派研究生和科室医生前往北京学习最新诊疗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诊疗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