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常难以愈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规换药以及加压包扎等治疗疗效欠佳。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采用VSD联合刃厚皮片植皮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40例,疗效确切,先报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1-66岁,病程6个月-4年。单纯性静脉曲张合并溃疡14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溃疡 12例,布加综合征合并溃疡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合并溃疡6例。创面面积:3cm*4cm~15cm*20cm。
1.2.1术前处理: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换药、对症处理,以做到创面较清洁,创面取分泌物培养,有指征者应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溃疡时间较长、创面较大应取活检,排除恶变可能。单纯性静脉曲张合并溃疡同时手术,布加综合征、cockett综合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预先行介入开通狭窄及闭塞段静脉血管,3-7天后再行手术治疗。
1.22手术方法:(1)清创:反复用生理盐水、双氧水、碘伏冲洗创面,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创缘失活、硬化组织。(2)手术:有浅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抽剥术,较小溃疡取自体皮瓣直接覆盖创面,较大溃疡行刃厚皮片植皮修复。取皮采用滚轴刀在大腿前或外侧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取合适大小的皮片,所有移植皮片均以尖刀片戳以均匀密集的小切口,一方面可以扩大皮片的面积,另一方面以促进引流,避免皮片下积液。(3)安装VSD装置:选择合适大小VSD辅料覆盖创面,创面大者使用多块辅料拼接,充分接触创面不残留死腔,必要时并与创缘缝合;用具有生物通透性的薄膜将引流管和VSD敷料封闭,引流管连接“Y”形接头,接负压吸引,测试负压效果及确认有无漏气。
1.23术后处理:术后“Y”形接头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负压保持在mmhg,持续吸引,患肢需抬高30°,注意观察是否有漏气、管道堵塞、出血、局部皮肤颜色等情况,并及时作出相应正确处理。术后5~7d拆除装置,给予常规换药,并根据创面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再次行手术治疗。
2、结果
40例患者均愈合出院。平均使用VSD 6d,32例全部成活;6例皮片成活92%,其中2例为cockett综合征患者,4例为布加综合征患者;2例成活60%,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经换药创面愈合。图2
3、讨论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静脉返流及回流障碍性病变引起的静脉高压、皮肤微循环障碍是导致静脉性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解除病因是首要条件。预防及治疗溃疡形成的方法有:压力治疗(如应用医用弹力袜)[3]、常规换药、手术清创引流等,可待创面肉芽新鲜后行植皮术,但效果均欠佳,难以愈合、疗程长、创面易感染等问题显著,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本人及其家人带来痛苦和生活负担。
VSD于1992由德国Fleischmann等发明,该技术将医用泡沫贴附创面,并用半通透性的薄膜密闭创面,进行负压引流[1],可保证创面清洁,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改善引流创面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可减少创面换药次数,缩短疗程[2]。
VSD优点在于能够减少伤口感染以及促进创面愈合,其原因在于VSD将开放的创面变成闭合性创面,有效地阻止了外部细菌的侵入,改变了主要细菌的生存环境,抑制了其生长繁殖,减少了毒素吸收,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同时,负压引流出创面渗出物、坏死组织等,减少了创面毒素、各种炎性介质对创面的伤害,研究已证实伤口表面的负压环境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其详细机制在此暂不赘叙[4]。VSD的负压吸引使伤口保持低氧甚至缺氧的酸性环境,其大大降低了伤口表面的氧张力可有效刺激修复信号。VSD促进了纤维溶解蛋白激活物等相关酶释放,加速纤维蛋白溶解,陈旧性纤维组织的溶解可使创面更加清洁。VSD还能够增加创面的血液灌注,改善了创面的微循环,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5],对于静脉性溃疡的微循环障碍起到了针对性治疗。总之VSD能够减少组织水肿,提高局部微循环,加速新鲜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对于需要植皮的创面,VSD能够增进植皮效果,缩短疗程[6]。
VSD使用过程中应注意:1)早期要彻底清创,特别是异物,因为这些物质可作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而细菌和毒素是妨碍伤口愈合的重要原因;2)保证创面的密闭状态及管腔通畅,不能有漏气,负压压力要达到要求,不能过低或过高;3)观察引流管持续引流出新鲜血性液体,出现活动性出血情况,应及时止血;4)观察患肢血供情况,监测生命体征,伤口疼痛的患者可给予镇痛治疗,必要时可降低负压。对于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癌性溃疡伤口和活动性出血伤口是VSD的禁忌证,结合临床经验,VSD尤其适用于创面较大、渗出较多及感染性伤口,而渗出较少的小创面与常规换药相比疗效区别无明显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