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一周零八个月,以“发热,纳少两天”入院,体温最高达39摄氏度,无四肢抽搐,无咳嗽、流涕,无呕吐及腹泻。查体:T38.5摄氏度,神清,精神欠佳,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口唇红,咽充血明显,左侧咽峡部可见两枚溃疡点。颈软,双肺及心听诊未闻及异常。腹平软,肠鸣音正常,手足未见疱疹。辅检:血常规WBC正常(L:0.72,N:0.27),大、小便常规正常。入院考虑:疱疹性咽峡炎。予以利巴韦林,退热药等及对症处理。入院后第二天早上查房体温正常,见患儿头面部出现少许红色斑丘疹,未做特殊处理,晚上患儿颜面及躯干出现大量玫瑰色皮疹,少许融合成片,双下肢未见皮疹.此时患儿家属认为是药物过敏,病情不仅没好转,反而加重,情绪非常激动。值班医生解释为考虑病毒疹,过敏的可能小,但患儿家属显然对这个解释不满意。此时我过来向家属仔细分析了皮疹的各种可能,如:麻疹,婴幼儿急疹,风疹都是由病毒引起.临床现在许多麻疹临床表现不典型,但一般出疹时有高热,一般三天前驱期,三天出疹三天消退.婴幼儿急疹一般是热退疹出。风疹一般一天就出齐,消退后无色素沉着。药物过敏一般是全身性的,一般是"铜钱"状皮疹。故目前仍然考虑为婴幼儿急疹,嘱家属再观察一个晚上,就这样在深入的解释下,患儿家属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入院后第三天早上查房,患儿体温正常,双下肢出现少量皮疹,颜面及躯干皮疹减少.进一步证实婴幼儿急疹的诊断,再次向家属交代病情,家属对医生的感激之情溢于颜表。由此可见在现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环境下,对患者病情的交代非常重要,有时病情的解释不能泛泛而谈,而要深入浅出,当然关键的还是要有好的医学基础。治病成功的一半在于医患的沟通,特别是儿科这个特别的科室,更需要在医患沟通上下功夫,合理的解释是成功的一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