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无功能腺瘤是指临床上无垂体激素分泌增多症状,内分泌功能测定无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增高,光学显微镜下为嫌色细胞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或电镜下无无激素分泌颗粒的垂体腺瘤。在病理学方面,免疫组化染色是区分激素分泌型垂体腺瘤和无分泌垂体腺瘤重要的方法。
临床特点:
垂体无功能腺瘤的发生率在全部垂体腺瘤中大约占20%~30%。垂体无功能腺瘤的发生和性别关系不大,男女均可发病,多发于40~50岁。
由于没有内分泌功能,垂体无功能腺瘤的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因此多数垂体无功能腺瘤被诊断时体积已经较大,常超出蝶鞍以外,按其生长方向不同,可以分别压迫到垂体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视交叉、视束、下丘脑、第三脑室,一些肿瘤还可以浸润性生长,侵犯颅内、筛窦、蝶窦和海绵窦,从而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视力、视野障碍最常见。这种变化常被误认为眼部疾病或生理性衰老,因而给诊断带来了一定难度。有些病人出现视力、视野障碍时内分泌症状并不明显或未引起注意而就诊于眼科,由于老年患者本身眼部疾病较多,常使诊断延误。
垂体无功能腺瘤导致的垂体功能低下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影响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约80%的病例功能减退,其机制可能是对周围正常垂体组织的机械压迫或影响垂体柄;随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约为50%;泌乳素和促肾上腺功能不足约占30%,一般发生在大腺瘤和巨大腺瘤。
垂体无功能腺瘤占位效应的治疗策略:
1、没有占位效应的垂体无功能微腺瘤,建议谨慎的观察。
2、非侵袭性垂体无功能大腺瘤,首选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
3、手术在安全的前提下以解除肿瘤的占位效应为目标,不强求全切肿瘤,特别在老年病例,因为即使是单纯的脑脊液漏,也可能导致病情的急剧恶化,从而危及生命。
4、侵袭性垂体无功能腺瘤,首选经蝶窦手术切除,根据病理Ki67的阳性率,确定术后治疗方案。Ki67>5%的病例,建议术后放疗;Ki67 3%~5%的病例,增加随诊次数;Ki67<2%的病例,定期随访。后两种情况,在观察过程中出现肿瘤增大倾向时再考虑放射治疗。
5、放疗的时机根据视力、视野、肿瘤切除情况、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综合考虑。
6、对于有内科禁忌症的垂体无功能大腺瘤,进行内科治疗,改善内科情况后手术;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病例,采用神经营养药物保护视力,谨慎的观察,增加随访次数,确定肿瘤增大的速率。综合评估,确定是否进行放疗。
7、根据残余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和病人的经济状况,选择普通放疗还是伽玛刀治疗。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病例可以观察或采用放射治疗。必须明确放疗只能延缓肿瘤的复发,而不能避免肿瘤复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