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是现代医学常用的替代治疗手段,主要有以下种类: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免疫吸附、血浆置换、腹膜透析。
一、血液透析
是将血液引入透析器中,利用半渗透膜两侧溶质浓度差,经渗透,扩散与超滤作用,达到清除代谢产物及毒性物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适应于: 1、急性肾功能衰竭;2、慢性肾功能衰竭;3、急性中毒。血液透析无绝对禁忌证,但应尽量避免在下列情况下施行透析,以免发生意外:休克或低血压,难于控制的出血,显著的心脏扩大伴心肌严重受损,严重心律失常。未控制的严重糖尿病、脑溢血及高龄患者。
二、血液滤过
是依照肾小球滤过功能设计的一种模拟装置。其特点主要有: 1、对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略逊于血液透析,但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纠正水、电解质及酸中毒,治疗肺水肿、心包炎、脑水肿却优于血透。2、可明显改善贫血及甘油三脂血症,使高血压易控制。3、血液透析与滤过联用谓之血液透析滤过,可提高血液净化的效率及缩短透析时间。4、缺点是大量置换液的输入,易污染而致发热反应及败血症。
三、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
是利用动静脉压正常压力梯度差,连续性地使血液通过小型滤过器,以达到血液滤过的作用。其特点为:低滤过率,不需用血液滤过机和补充大量置换液。特别适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现场救护。
四、血液灌流
是将患者动脉血引入储有吸附材料的血液灌流装置,通过接触血液使其中的毒物、代谢产物被吸附而净化,然后再回输体内。血液灌流能有效去除血液内肌酐、尿酸、中分子物质、酚类、胍类、吲哚、有机酸及多种药物,但不能去除水分及电解质,因此治疗尿毒症时,一般应与血透或血滤联用。
五、免疫吸附
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某些具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体)与吸附材料(载体)结合,制成吸附剂(柱),利用其特异性吸附性能,选择性或相对特异性地清除患者血液中内源性致病因子, 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病情的目的。主要应用于下列疾病: 1、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2、原发和复发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有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干扰神经- 肌肉传递,导致肌无力,免疫吸附能清除该抗体,迅速改善肌无力症状。5、扩张性心肌病: 扩心病患者中已检测到多种不同的自身抗体:心肌肌球蛋白抗体、毒蕈碱能M2 受体抗体、线粒体乌头酸水和酶抗体等。 6、可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抗肾小球基底膜疾病,脂蛋白肾病,Wegener 肉芽肿,Ⅱ型冷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US/TTP),抗凝血因子抗体介导的凝血异常等。
六、血浆置换
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并补回一定量的血浆,藉以清除患者血浆中抗体,激活免疫反应的介质和免疫复合物。主要适用于:①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和抗肾小球基膜肾小球炎,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风湿性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③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④重症肌无力、格林一巴利综合症。⑤肝昏迷。⑥毒蕈中毒。⑦重症牛皮癣。⑧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⑨高脂血症。
七、腹膜透析
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根据多南膜平衡原理,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通过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主要适应征同血液透析。无绝对禁忌症,但在下述情况不宜腹透:①广泛腹膜粘连、腹腔内脏外伤、近期腹部大手术、结肠造瘘或粪瘘、腹壁广泛感染或蜂窝组织炎、腹腔内有弥漫性恶性肿瘤或病变不明者。②膈疝、严重肺部病变伴呼吸困难者。③妊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