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常常把颈椎病常和其他原因的脖子疼了混到一块,如有一种误诊为颈椎病的枕大神经疼,在风池旁的地方靠上一点枕外粗隆骨隆起地方,按之有压痛、肩周炎时附着在粗隆部的肌肉发炎,发炎肌肉痉挛收缩致枕大神经和其拌行血管被卡压所致枕项部和颅顶后半侧部麻木、酸胀以及头颈部活动受限、有时伴有头疼头晕乏力。枕大神经为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支配后脑勺,支配半侧头皮,支配眼眶。肌内段穿行于头半棘肌、头最长肌之间,枕大神经浅出皮下处与枕动脉伴行,出椎管 时邻近交感神经。肌肉发炎肌肉痉挛收缩而产生的神经压迫症状致枕大神经痛,或刺激引起动脉痉挛头晕及后脑勺发沉,脖子发梗,病人不敢转头,眼睛发朦像睡不醒一样等临床综合症候群。
枕大神经痛的解剖学起因大致可归纳为:斜方肌腱头半棘肌、头最长肌提肩岬肌都附着在枕外粗隆骨隆,枕大神经在浅出斜方肌腱膜,肌内段穿行于头半棘肌、头最长肌之间肩周炎时,附着在粗隆部的肌肉发炎,枕大神经在浅出斜方肌腱膜处受发炎肌肉痉挛收缩卡压而产生的神经压迫症状,枕大神经肌肉段起始部分有纤维间隔包绕易形成卡压,筋膜内段在斜方肌腱膜下与深筋膜之间纤维入管道中穿行易引起卡压,穿出上项线处骨纤维孔时最易被痉挛的肌肉或腱膜卡压,为临床枕大神经痛的解剖学基础。颈部活动时,活动区和固定区交界处的神经处“扭折”状态,浅出点腱膜组织对神经的固定作用,可加重对神经的“卡压”, 病人不敢转头。
由于长期卡压必然导致该区域神经体液供应障碍,平衡失调,慢性无菌性炎症,进而组织增殖硬化粘连,特别在疲劳、天气变化、湿冷等因素刺激作用下,都能加剧对血管神经的卡压和粘连程度,产生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治疗:解除枕大神经行程中的压迫是治疗枕大神经痛的关键。
1、消除淤血水肿,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疼痛时显者可用扶它林或卡马西平。局部用法斯通或油精按摩按摩风池旁的枕外粗隆骨隆起地方,按摩以后觉得很轻松,眼睛马上发亮。
2、封闭治疗,如1-2%奴佛卡因2ml加得宝松1ml在枕外粗隆骨隆处封闭,症状可缓解。
3、枕大神经的的运动医疗体操,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辅助做叶氏椅子操,可能就很有效了由于颈椎活动频繁,可使神经在关节肌肉韧带等走行转折处或骨纤维孔、纤维管道内受到长期的慢性刺激,而产生慢性水肿,纤维化及华勒氏变性等病理改变,并通过轴浆流的改变引起末梢效应器和中枢神经元的病理损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