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正值季节交替之时,祖国医学早已提出“因时养生”的观点,根据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且俗语亦云“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故秋冬适当的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但补什么,如何补,定要因人而异,分清虚实,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秋季五行属金,五脏属肺,五气属燥,五化属(养)收,总的来,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因此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辣发散之品,以免伤津化燥;尤不宜多吃烧烤煎炸之物,以防灼伤阴津,加重秋燥。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祖国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与寒邪最易伤肺;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天气较冷时复发,所以秋季保健以养肺为主;脾胃为先天之本,饮食水谷化生之源,且根据五行制化,脾胃不足亦致肺气虚弱或肝旺克土,所以秋季保健以调理脾胃为先,疏肝理气为辅;肺与大肠相表里,两者亦相互影响,故保持大肠功能正常,传导有力,有助于肺气畅通。所谓因时养生,实则着重调理人体各个脏腑功能,使之阴阳平衡,相辅相生;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滋燥润肺
秋令保健养肺为先,肺喜润而恶燥,燥邪伤肺。秋天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人们常有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咽痒咳嗽、大便秘结等症。应注意室内保持一定湿度,避免剧烈运动使人大汗淋漓,耗津伤液。饮食应“少辛增酸”、“防燥护阴”,适当多吃些蜂蜜、核桃、乳品、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等滋润之品,而素有“百果之宗”的梨,对秋燥症有其独特的疗效,亦有多种吃法,针对不同主证。虽为佳果,但不宜多食,过则伤脾胃、助阴湿,故风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虚便溏者慎食。
补脾益肺
中医重视培补脾胃(土)以使肺气(金)充沛。故平时体虚之人,宜进食人参、黄芪、山药、大枣、莲子、百合、甘草等药食以补脾益肺(即中医所谓“培土生金”),增强抗病能力,利于肺系疾病之防治。但要注意的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酷暑,人多贪凉饮冷,难免脾胃受伤,此时如果急功近利,大量吃补品,反会骤然增加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机,应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等;循序渐进。
柔肝制肺
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故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进而损伤脾胃。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柔润食物;少吃辛辣燥热与助火之品。
固护肌表
肺主一身肌表,风寒之邪最易犯肺,诱发或加重外感、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或成为其他疾病之祸根。故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适当进补,是秋季保健的基本要求,但加强体育煅练,使人体尽快适应由热到冷的气候变化更为重要。此时的要点是:遇冷添衣,遇风捂鼻(对于体弱者遇秋风飕飕之时当戴上口罩),汗不当风,热不贪凉,预防风寒等外邪伤肺,避免感冒,是秋季养肺之首要。
总之,秋季养生要讲究内外兼顾,阴阳平衡,既不能盲目乱补,更不能以补代养,彻底摒弃“无病乱补,以药代食,多多益善,凡补必肉,只补不养”等错误思想,只有坚持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适度的运动,保持舒畅的情志,才能获得一个好的身体。
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三个月,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因此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故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柔润食物。
在秋季,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蕴,毒滞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之民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要注意。
由于从炎夏转入凉秋,人体常常觉得比较舒服,由于“苦夏”而致的身体消瘦也渐渐地恢复,胃口和精神的转好,使秋季成了一个最佳的进补季节。在进补过程中平补,这是根据秋季气候凉爽,阴阳相对平衡而提出的一种进补法则。所谓平补,就是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都是平补之品。另外,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肺易被燥所伤,进补时还应当注意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采取平补、润补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养阴润肺的目的。
补肺润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品唇开裂等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既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衰的重要内容。总之,秋季进补要甘润温养,既不可过热,又不能太凉,要以不伤阳不耗阴为度。食物进补取材方便,虽有四气五味之分,但毕竟作用力相对较弱,食用时只要对症选用,不仅效果较为明显,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不适。
饮食有节制益人,无节制则伤人。在秋季饮食保健中应注意食饮定时,是为了让胃肠生理机能维持正常的活动,使其有序进行消化,不至于紊乱或过劳。食饮定量,是为了避免胃肠超负荷活动,以防损伤胃功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病。老人和小孩消化力较弱,更应定时定量进食。
另外,秋天每餐进食宜简不宜繁,这是由于人体阳气衰弱,胃气亦弱,每餐吃品种繁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胃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