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如何对症治疗?
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我院自2010年初至今共收治手足口病普通病例45例,均痊愈出院,无一例转为重症病例。这与医生的正确诊治有关外,作为感染病区的护士长,我认为我们护士针对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护理?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病人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病人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患儿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病人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病人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病人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病人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病人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病人,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加强的松1片庆大酶素1支调匀涂于口腔糜烂部位,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5、病情观察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喝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如果孩子体温高过摄氏38度的话,用适当的退热药物,将体温控制在比较适合的温度范围。
密切观察患儿血压心率及有无神经系统异常改变,如神昏惊厥四肢抖动等。
准确记录24尿量及大便的量、性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如果没有任何的并发症出现,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很好的护理氛围中,5-7天都可以痊愈。
专家表示,手足口病防控难度较大,缺乏特异有效的防控措施。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均为传染源,病人在潜伏期就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且有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
省卫生厅针对手足口病高发的疫情态势提出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防控工作落实,加大健康宣传,使儿童家长对儿童患病早发现,早就诊,减少儿童感染机会。同时,加强疫情监测报告,科学研判疫情的发展趋势;加强重点场所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开展病例排查工作和聚集性病例的疫情处置。并加强基层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治能力;加强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努力降低病死率。对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机会,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