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医务工作者都是一份高贵的职业。中国自古有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之誉,全球最高护理奖南丁格尔奖的奖章背面刻着“永志人道慈悲之真谛”的褒扬。
人性,良知是这个工作获得公众信赖和尊重的基石。
也只有如此,患者才能放心地将生命托付。
在转型的中国,与物质繁荣形成鲜明发差的是,道德的海拔不断下降,社会诚信逐步沦陷,于是治病救人构筑的美好医患关系逐步式微,在市场化的推波助澜下,利益的角逐日益剧烈,有时甚至演化成惨绝人寰的杀戮。据中国医师协会梳理,今年10月17日至27日,仅10天,全国就发生6起患者伤医事件,多位医护人员重伤甚至死亡。
25日,浙江温岭市发生一起患者持刀刺杀医生并造成1死2伤的悲剧。这是极端的个案,行凶者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但背后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和频现的医患纠纷却无法因此得到遏制。
与过去牵扯性命的恶性冲突不同,温岭杀医悲剧却缘起于一起微创手术。
据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嫌疑人连某某去年3月曾到该院接受鼻内镜下鼻腔微创手术,术后他一直感觉不是很舒服,认为手术有问题,于是找医生复查。在医生建议下,他去做了CT,CT显示情况正常,可他依旧不相信这一结果,在不断向医院投诉的同时,他又去别的医院做CT检查,但均被告知无异常。25日,他再次找医生,并现场行凶。
如此离奇的案件只能说明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已经到了令人齿冷的地步。
而这样的不信任往往不完全是医生造成的,他们却成为最后用血肉之躯承受尖利刀锋的代罪羔羊,这无疑是悲剧中的悲剧。
手无寸铁的温岭医生表达愤怒的方式和寻常百姓别无二致――戴黑纱、守灵堂,打标语,聚集起来,试图上街散步,来表达自己的委屈与不满。警察来了却只能维持秩序,保护现场,最后只能市委书记带着相关领导进行面对面安抚――这和地方处理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套路大同小异。
在耗费了昂贵的社会管理成本后,可以相信,此事会像过去所有恶性医患纠纷一样,暂时平息。但深层原因如果不认真面对并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同样可以相信,下一次激烈的医患冲突正在悄然孕育。
有人说,依法建立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节机制已经时不我待;有人说,请警察替代保安入驻医院可防患于未然;更有人说,应该建立医闹黑名单制,完善相关预防措施。
这些措施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就事论事的治标之策。
几乎与温岭杀医案发生的同时,媒体披露了一项耐人寻味的调查结果――在我国启动覆盖城乡的医改已有4年的当下,调查显示,新医改阶段性成效不明显,超9成被访者认为看病费用仍居高不下,87.4%的人表示看病更贵了。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公众健康的损害。调查显示,60.1%的人曾经在需要去医院看门诊的时候未去,26.9%的人曾经在需要住院治疗的时候未去住院。
因此,在单方面强调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寻找到医患矛盾的根源,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和方法,对于转型中国其余尖锐的社会矛盾,这个原则同样适用。 针对温岭杀医事件,昨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卫生法学会联合发表声明,呼吁全医疗行业、全社会动员起来,对“医疗暴力零容忍”。但四协会传出这样的声音更为宝贵:“我们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和加大医疗体制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
这与社会主流声音遥相呼应――在破解好加大财政投入、消除以药养医、提高医疗保障、缩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等课题的基础上,兼顾好患者、医生的合理利益,医患关系鸿沟才有弥合的可能。
好的制度是好的道德之基石。医患矛盾深层痼疾不除,警察入驻根本拯救不了医生,只会加剧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极大地提升社会治理成本,进而加速文明的倒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