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健康的基石。人的身体好比是一座建筑,丰富多彩的食物就是构成这座建筑的材料。按七十岁计,人一生的食物总量近60余吨,平均进餐75000次。如此大量的食物,足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健康走向。
无论春夏秋冬,饮食都应该遵巡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食物的品种应尽可能多样化,使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过多和不足都将造成不良后果。主食有粗有细,副食有荤有素,既要有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乳制品,也要有较多的蔬菜和水果,还要多饮水。其次,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低糖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人均食用油脂不超过25克或30克,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每日食用盐5克就够了。第三,进食要定时定量,二三分饥七八分饱。第四,天天运动,吃动两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每一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民间有冬季“进补”之说,主张多食“肥甘厚味”,以抵御严寒,因为寒冷要消耗更多的热量,这种说法到底可信吗?有没有科学依据?
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冬季时体重的增长更容易失控,这是因为冬季里,人的活动量明显少于衣物单薄的夏季,而食欲又比夏季明显旺盛。夏季酷热,使人们大量地排汗带走了许多额外的能量,所以在这个季节体重容易保持,是肥胖人群增强自信、科学瘦身的好时节。因此说,冬季里“进补肥甘厚味”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在古代,养生家多提倡冬季喝粥保健。比如深冬晨起喝羊肉粥、红枣粥、萝卜粥、玉米粥,民间还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的习惯。喝粥原本就是中国饮食文化中非常好的一种膳食形式,体现了主食与副食良好的搭配,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当然这种膳食形式也适合于其它季节,特别是夏季。
冬季也是慢性病多发的季节,比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呼吸道疾病。所以这个季节里,更要注重膳食平衡,同时也要注重保暖,起居有度,保持充足的睡眠。冬季里不要因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更不要整天缩在空调房里享受空调制造的温暖。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动起来,在萧瑟的冬季里,去跑跑步、爬爬山,同时也可以让自己多晒晒太阳。阳光不仅能带来温暖,还能晒干季节性忧郁,这种忧郁与日照时间缩短有着直接的关系。
另外冬季里应该忌食冷食,也不要蒙头睡觉。每日用温水泡脚,穿吸湿性好的鞋子也都是很重要的保健习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