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泌尿系结石的患者中,含钙结石占绝大部分(约8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为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因此存在“结石病人要少吃钙”的观点,而几乎所有的病人都会受到这种误导。
其实不然,美国临床营养学会期刊1997年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高钙饮食不但不会诱发结石,相反还具有预防结石的功效。哈佛大学医学院曾做过12年的随访,对肾结石病人在饮食中补钙与肾结石发生的风险进行研究,认为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主要在于尿液中草酸盐含量的高低,而尿钙的浓度则是次要的。由此看来,草酸引发成石的风险比钙大得多,因而是更危险的因素。
从理论上说,饮食中的草酸和钙可在肠道内相互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后随粪便排出,所以低钙饮食反而会造成肠道内游离的草酸增多,吸收后从尿中排泄时导致尿液中草酸浓度的增加,反而导致草酸钙结石更易形成。此外,饮食中的钙可在消化道中和各种有机酸(如草酸)结合随粪便排出。所以,肠道中钙的含量足够在一定意义上反而有助于降低尿草酸浓度,对草酸钙结石的形成起到反作用。
目前,我国居民多以素食为主,食入的草酸量较多,而钙却明显偏低。根据我国营养学会的推荐,国人每日钙需要量的底限是800毫克,但我国城乡居民实际的平均摄入量405毫克,仅为一半,只相当于美国人每日钙摄入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国人本身就一直在低钙饮食。我国草酸钙结石的患者在相对率上高于其它发达国家,可能与此不无关联。所以,“低钙饮食”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没有科学根据。相反,尿石症患者如果完全不补钙,长久下来还会继发骨质疏松,影响骨骼的健康。
综上所述,个人建议:
1、对于预防结石应该以减少草酸食物的摄取为主。为减少血中草酸盐的浓度,尽可能不吃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如菠菜、欧芹、芦笋、草莓、李子、浓茶、巧克力以及各种干果(核桃、栗子、花生等,质地越硬,含草酸越多)等,补充高剂量的维生素C可能导致草酸摄入增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所以补充维生素C量不宜过大,一般要控制在2g/每日以下。
2、每日饮水总量2500ml到3000ml,务必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在气温增高、运动及体力劳动时可导致出汗量增多使总尿量减少,所以在这些情况下饮水量要增加才能维持目标尿量,达到预防结石的目的。
3、枸橼酸(柠檬酸)是结石抑制因子,可与钙络合形成可溶性较高的枸橼酸钙,竞争性地从而减少草酸钙形成,而枸橼酸钙络合物由于溶于水,可以随尿排出,所以不会形成结石。因此,结石的患者补钙建议可考虑枸橼酸钙为首选。
4、避免高蛋白饮食,当今认为,“高蛋白饮食是高尿钙的第一推动力”,由于蛋白可分解为氨基酸,可使血趋向酸化。骨骼在酸性状态下脱钙,后者经血排入尿中从而导致尿钙升高,因此,适当限制蛋白摄入对预防结石亦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