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听力障碍在正常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而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其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可高达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国际上对听力损失儿童一贯执行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如何早期发现及预防婴儿听力障碍?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重要手段。卫生部规定,新生儿2-7天可做听力筛查。一旦听力筛查不能通过,争取在出生后3个月时作出明确诊断。3岁以前特别是1岁之前,是孩子语言中枢发育的关键时期。如在此前出现听力障碍,将不能获得正常的语言能力。
虽然新生儿听力筛查已极为普及,仍有少数地区及家庭没有条件进行此项检查。那么,除了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还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听力是否异常。
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他们却能在声音的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活动,比如避开他的视觉在他耳旁敲击物品产生声音,他会做出眨眼、身体抖动等动作,因此要给宝宝一个有声的环境,给婴儿买些有声响的玩具,如铃铛、发音盒等,同时家人的正常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水声、刷洗声、说话声等,外界也能传来许多声音,如汽笛声、雷鸣声的声音等。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对这些声音的反应,这样不仅能早期发现婴儿的听力是否异常,同时这些声音会刺激婴儿的听觉,促进听觉的发育。
四个月之后,孩子就有了主动寻找声源的能力,听到强的声音刺激后会用眼神或转动头去寻找。除了给孩子买些有声响的玩具逗引孩子,给孩子播放音乐,看他的反应外,家人可以通过和孩子说话观察孩子的反应,虽然这时他还不能应答,但是家人特别是母亲亲热的话语,会使孩子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当母亲面对孩子亲切地说着、笑着、和婴儿交谈时,婴儿会紧盯着母亲的脸,也会微笑、呵呵笑,手舞足蹈等,如果没有任何反应,说明孩子可能存在听力异常。
一岁以后的孩子,就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按照语言命令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并且开始咿呀学语。家长应该仔细观察孩子在每个年龄段对声音的反应,如果发现孩子的反应与年龄段不相符,就应该对孩子是否有听力障碍产生怀疑,如果怀疑应早期就医,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任何事情都应防患于未然,那么怎么预防婴儿听力障碍呢?目前,对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因素尚未完全认识,但发现与以下高危因素关系较密切:近亲婚配、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多胎,母亲孕期滥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等。
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并无听力丧失,但可由于各种后天因素而导致听力障碍,如脑膜炎,使用耳毒性药物,严重黄疸,严重窒息,以及其他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均为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因此,孕妇加强个人卫生保健意识,使胎儿避免不良接触,加强妊娠期和产期保健,做好胎儿和新生儿疾病防治;父母亲应学习一些育儿知识,避免孩子生病,产生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