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岁的欢欢最近行为很异常,在家稍有不顺她的意时则发脾气,用手抓自己的脸、头发,有时还拿着玩具打自己的头。家里人非常担心,处处帮她想着,生怕她不高兴。但每天仍是有让她不高兴的事情,每天都会有自伤的行为。欢欢到底怎么了?
她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爷爷、奶奶都退休在家,一天24小时都陪在她身边,对她照顾有佳。爸爸、妈妈都在上班,但每天下班、周末都会陪着她。姥姥、姥爷也经常来看她,带她出去玩,买好吃的东西。她还需要什么东西呢?
奶奶说:“我们都对她很好,她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她开口,除了天上的月亮,什么都会给她。有一次她要吃香肠,家里刚好没有,告诉她下午买,她不愿意,就开始哭,爷爷一听,就赶快出去买。她也不含糊,一直哭到爷爷把香肠买回来才停。”
姥姥说:“有一次我带她出去玩,她看到游乐场里的木马很好玩,就吵着要我帮她买一个。当时我连哄带骗,终于把她带回家了。但到晚上要睡觉了,她又想起这件事,又哭又闹,就是不睡觉。我们被折腾得没办法,只好连夜找遍了整个厦门,终于把木马买回来,她这才去睡觉。”
经过检查,欢欢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的自伤行为并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长期以来家庭的教育方式形成的。小孩的要求是比较直接的,想要什么就说什么,一开始时家人都全部给予满足,这就养成了她的一种固有的行为模式: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当她的第一次要求未得到满足时,她可能会哭,接着要求就得到满足了。第二次要求用哭的方式无效时,就闹,甚至在地上打滚,接着要求也得到满足了。第三次要求打滚没用了,就只好打自己了。这就是造成欢欢目前的自伤行为。
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所以预防比治疗来得重要。首先,家里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做孩子的好榜样,“言必行,行为果”,不能欺骗小孩;其次,对孩子的爱不是满足她的所有需求,而是要让她知道,什么是可以做到的,什么是绝对不行的。并且要将这一原则贯穿始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接着,要培养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建立她的成就感;最后,多让小孩与同龄人一起玩,吵架时大人不要干预,让他在平等的环境中去学会遵守规则。
欢欢目前的行为需要家人的共同努力,通过行为矫正的方法把这一不良的行为改变过来,但这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