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期是指35岁-55岁年龄段。在发展心理学中,中年期是人在生理、心理发生较大变化的转折点,也就是处在一个再适应的变化过程中,如果没处理好,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中年人虽然不是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危人群,也正因如此而使人们忽略了对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
针对中年期心理特点,陈志敏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是生理上的再适应。对身体的变化,中年人一般不重视也不情愿看到身体的变化,总是认为自己“还年轻”或者否认老化的事实。如果中年人不能接受青春将逝的现实,往往会发展为一般性的反抗作用,对工作、配偶、朋友以及从前的种种娱乐产生一种抵抗情绪,不愿参与甚至是反对或阻止。
其次,对人际关系的再适应。当人进入中年期时,一方面,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社交量相对年轻时大量减少,社交面变得狭窄,再加上社交人群的局限性,因此社会的支持系统变得相对薄弱,遇到困难或烦心的事情也没有地方沟通,得不到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子女变得成熟,或者读大学或者到异地工作,所以总会觉得自己失去了对子女的控制感,生活变得比以前孤单。他们需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适应,更重要的是需要“拓展”人际关系。
第三,对工作的再适应。人到中年,大部分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么冲动和有干劲,追求的多以稳定安逸为主,工作的热情下降和工作状态的消极,势必会对工作产生影响。加上社会发展快,如果工作能力不强,他们的工作职能也许很快就会被年轻人或自动化仪器替代,他们也许面临着自身能力不足与失业的危机。所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总结工作经验,是中年人需要去做的事情。
最后,对生命体验的再适应。处在中年阶段,父母亲甚至是更年长的长辈,也许会经常受到疾病伤痛的困扰,一方面,自己要花时间心思去照顾长辈;另一方面,也会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会不会像他们那样。他们要对生命有新的理解,并且学会“接纳”生老病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