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患上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心房“线路”完全错位,一出生便一脚踏进了鬼门关。日前,市心血管病医院为这名出生仅10天的女婴手术,及时修复“错乱”的心脏血管,救了孩子一命。 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孙勇
5月上旬,黄先生一家满心欢喜地迎来宝宝小文的降生。但没过几天,家人便察觉到小文的异常,“宝宝呼吸越来越急促,吃奶十分费力,全身青紫。”家人立即将小文送往出生的医院,检查发现心脏有杂音,市心血管病医院接到会诊请求后,立即组织超声专家前往。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小文患有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这是一种罕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简单地说,就是几根重要的静脉完全错位,造成右心房因血液拥堵而不断增大,左心房却因没有得到足够的血液而发育不良。这导致她全身血流紊乱,大大降低了血液含氧量,从而出现口唇发紫、呼吸急促等症状。
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孙勇主任医师解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像小文这么严重的患儿,80%活不过1个月。小文能勉强维持生命至手术前,多亏其左右心房之间有个至关重要的先天性“漏洞”――卵圆孔未闭,使得错误流入右心房的血液有一部分可通过这个漏洞流入到左心房中。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个4毫米的“小孔”有闭合的趋势,如不及时手术治疗,终将出现肺静脉血液回流梗阻而导致孩子死亡。
眼看患儿愈加虚弱,市心血管病医院杨谦副院长第一时间统筹规划,迅速开辟绿色通道接收患儿。孙勇介绍,“新生儿的心脏通常只有鸽子蛋大,血管就更加微细。麻醉、灌注、手术,甚至是术后监护,任何一环出问题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手术在心外、超声、麻醉、体外循环等各科专家的密切合作中展开。经过4个多小时的守护,心外科团队最终“梳理”好繁杂错乱的血管,建立起正常的心脏供血通道,并修补了缺损的房间隔。整个手术过程犹如在针尖上绣花,每一针深浅细密都必须仔细斟酌,难度可想而知。
前日,小文顺利出院,她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结婚、生子。出院前,小文的母亲边收拾边开心地说,“现在孩子脸色红润多了,吃奶都有劲儿了。”
日报记者 楚燕 丨通讯员 刘云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