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类综合征,包括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因而有人称之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它是成年男性常见的疾病,约30%~50% 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段时期曾患过前列腺炎,甚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也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笔者就其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慢性前列腺炎的现状
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八百万前列腺炎门诊病人,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细菌性前列腺炎。Kriegert研究了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人群中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情况,其中2~10%的成年男性长期受到慢性前列腺炎的困扰;15%的人在一生中的某段时期曾表现过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而且慢性前列腺炎可能还会增加患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机会。Pavone等报道意大利泌尿科门诊有近18.9%的患者因反复出现前列腺炎临床症状而就诊。Mehik等对芬兰2500名20-59岁男性前列腺炎的随机问卷研究表明前列腺炎发病率14.2%。Ku等调查了29017名在当地居住20年以上的韩国居民,发现总前列腺炎发病率患病率为16.5%。Nickel等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l)调查发现,2987名社区成年男居民中,29%具有前列腺炎样症状。可以说,慢性前列腺炎正在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卫生保健难题。
在我国,前列腺炎约占泌尿科门诊患者总数的33%,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国内夏同礼等人调查了447例急性猝死成人尸检前列腺标本,诊断为前列腺炎的116例(24.3%),其中50~59岁占25.4%,60~69岁占36.4%,70岁以上者有13.8%。Liang等人做过一次3000名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问卷调查,患者来自安徽省内各级医院泌尿科,年龄在20~59岁之间。问卷内容包括患病年龄、身高、体重、教育背景、个人习惯、职业、患病过程、治疗情况、前列腺液检查和NIH-CPSI 评分。结果收回2498份有效问卷(应答率83.3%),其中年龄<40岁占78.2%;盆腔不适或疼痛占52.3%;性生活不适占21.8%;排尿不畅占74.4%;尿频占65.8%以及尿痛占23%。表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与年龄增长没有相关性,症状以排尿改变为主,绝大多数患者都接受过抗生素治疗,但只有34.9%患者对过去的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2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进展
2.1 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已为众所公认。对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一般不必加用抗生素治疗,但临床上怀疑有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多数学者主张应用抗生素,选用抗生素时要注意选择对前列腺有亲和力且能穿透前列腺包膜、在前列腺内达到较高浓度的药物。2.2 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对于有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测亦提示膀胱颈梗阻的慢性前列腺炎,采用α受体阻滞剂能使紧张的膀胱颈和前列腺松弛,改善排尿功能紊乱,消除前列腺导管系统内尿液返流,进而改善或消除此类患者症状。2.3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伴有会阴部不适、隐痛、排尿不适者,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减轻症状及炎症。2.4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和剂型,如口服、坐浴熏洗、直肠用药、中药制剂前列腺穿刺注射、中药穴位注射及外敷等。然而,中草药在使用过程中也因为汤剂、煎剂、洗剂等方法使用不方便,影响了中医药的推广和利用。应注意采取中西医结合及综合治疗。对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要结合前列腺液细菌培养药敏结果,以抗生素治疗为主,配合中医药治疗。而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则可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辅以抗生素治疗或以纯中医药治疗。
3 小 结
综上所述,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复杂,我们要认识到其是一个综合过程,对不同情况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泌尿科和男科医师需进一步对其临床重要性加深认识,进一步确定引起主、客观表现的病因学基础,完善评估手段,逐步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处理方案,适应客观需要,为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水平而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