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科手术的麻醉术前访视评估中,笔者经常看到病历中的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动过缓,术前如果存在窦性心动过缓,外科医生多数单纯做阿托品试验或请心内科协助诊断处理。在临床工作中,单独阿托品试验的可信度如何?遇到阿托品实验阳性的患者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阿托品试验最早是由德国医学家Dehio (1851-1927)提出,其主要意义是诊断病窦综合征,鉴别器质性与功能性房室传导阻滞,判定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区别是否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药物因素、心脏外伤、家族史等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进行阿托品实验时首先描计心电图作为对照,然后静注阿托品1.5-2mg,注射后即刻1、2、3、5、10、15、20min分别描计一次Ⅱ导联心电图。通常认为:注射后在上述时间内,窦性心率增快,<90次/分,或者出现结性心律为阳性;如窦性心率增快≥90次/分,或原来的窦房阻滞、窦性静止消失,则为阴性。此试验可以辅助诊断窦性心动过缓是否为病窦综合征,阳性结果提示窦房结功能不良;阴性结果揭示系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所致。
然而经过约100年的临床应用中发现,阿托品实验存在极高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的问题,且敏感性与特异性不高。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造影等检查的出现能够给患者提供更为确切、可靠的资料。当然,最有效的心脏功能评估的方法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病史和体检!运动耐力,是心功能评估最可靠的方法。一个基础心率 45 次的患者,平时挑担行走 50 里,夜里平卧大睡,从未因心跳慢而晕厥,哪怕阿托品试验是个阳性,有必要担心吗?另一方面,如果患者病情很重,有传导阻滞,即使阿托品试验是阴性,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此外,有文献报道:阿托品实验过程中,患者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有致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的风险。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国内医患矛盾的不断增加,现在医务人员对辅助检查的认识趋于深刻,笔者认为,单纯依赖阿托品试验作为判定窦性心动过缓的主要手段不全面!不准确,需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术前评估病人,是一个综合检查和决断过程。一个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医生,怎么能单单靠一个结果的阴性或阳性结果来决定是不是手术呢?更何况这个试验是一个片面而不能反应病情本质的东西。
笔者认为应该结合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全面分析。如果把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更细化!处理更精准,对于在围手术期避免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意义重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