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肾病有什么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而致微血管病变引起肾小球肾小管硬化为主的病变。其发病率高,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致死病因之一。糖尿病性肾病的病变很可能在患糖尿病早期即存在,但早期一般无症状,不易发现。有的可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运动后明显。这种情形可维持数年。如果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使上述病变在短期内恢复正常。但如不认真对待,则病情可迅速恶化。
典型的糖尿病性肾病临床表现,多在糖尿病多年以后才出现。大多数患者初发症状为间歇性蛋白尿,尿中也可有白细胞及管型,常在劳累、感染以及糖尿病控制不佳时出现。当发现蛋白尿时,肾小球滤过率可正常或已显示减退。而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较快,据统计约每月降低1%。因此可在6-7年后进入肾功能衰竭期。在这一阶段病人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肾病综合症:患者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浮肿、低蛋白血症等典型症状。这些症状出现后一般提示病变已达晚期,患者感觉明显疲乏无力。如肾功能恶化则可见贫血及高血压,病变呈进行性发展而很少缓解。
(2)高血压:病人可出现中度血压增高,在有肾病综合症时,合并高血压者较多,可能与肾小球血管硬化有关。
(3)其他糖尿病表现:当病人有典型糖尿病性肾病后,一般常伴有心血管病变、视网膜及周围神经病变。
当有糖尿病性肾病时,由于肾小球滤过减少,使滤液中的葡萄糖总量减少,可完全或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可出现血糖高而尿糖正常或血糖和尿糖测定不相符,不成比例的情况。此时,就不能依靠尿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而应该依据血糖值来调整药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