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全国已面临生育高峰,各大医院产科床位开始异常紧张。在大多数三甲医院,经阴分娩的产妇一般在产后1天出院,没有并发症的剖腹产,妈妈和宝宝也可在产后3天出院。这时,新生儿的黄疸可能才刚刚出现、高峰还没有来到。因出院后宝宝身边没有专业的医疗人员指导,为此,家长需要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医学常识,学会观察并大体判断宝宝的黄疸。
新生儿由于其胆红素代谢特点,出现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表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即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大多数为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吃奶、大小便、哭声等一般情况均正常,没有其他不适表现,不会对宝宝有不良影响。但如果宝宝在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即为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可留有肢体活动障碍或听力障碍等后遗症,危重患儿可危及生命。所以,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诊、积极治疗。
那么,如何观察判断宝宝的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如何大体判断黄疸病因,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首先,为了大体判断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家长要观察以下问题:宝宝的黄疸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最重?什么时候开始减轻?皮肤黄疸出现的范围?大小便的颜色是否正常?这就要求家长在宝宝出生后头几天,定期观察其皮肤和眼睛巩膜的颜色。如果宝宝的肤色较深或较红,可以轻轻按压宝宝的鼻尖来帮助观察皮肤的黄疸情况,而且应该动态观察,前后比较才能准确判断。如果宝宝的黄疸出现很早、或进展太快、或消退很慢,提示可能为病理性黄疸。另外,也可以根据宝宝皮肤黄疸发生的范围来帮助判断,一般而言,黄疸从头面部开始,越往下蔓延说明黄疸程度越重,如果黄疸超过躯干到腹部以下的位置时,提示黄疸程度重、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再就是,如果宝宝的黄疸在生后2~3周再次加重,皮肤颜色灰暗、巩膜呈黄绿色,且尿色很黄、像橘子水样,大便颜色浅、或反复呈白色,则提示宝宝的黄疸为病理性黄疸,且可能存在胆道梗阻(阻塞性黄疸),应及时就诊。
其次,应学会结合宝宝吃奶、大小便和体温等情况,综合分析宝宝黄疸的病因:
(一)如果宝宝的黄疸大致符合生理性黄疸出现的规律,但程度较重、消退较慢,则最常见的原因是宝宝生后早期喂养不足所致,即为母乳性黄疸的一种类型。许多妈妈在生产后即便早期自身母乳分泌尚不足,也坚持不给宝宝添加配方奶,由此导致宝宝进食量不足,引起生后体重下降过多,甚至引起脱水等,可以使胆红素浓缩和/或肠肝循环回吸收增加,使黄疸加重、消退慢。详情请参阅本网站文章“如何判断新生宝宝有没有吃饱?”。
(二)重视宝宝大便排出情况:宝宝在生后早期体内产生的过多的胆红素,经机体代谢后主要经由大便排出体外。如果新生儿生后早期胎便排出延迟或不通畅,每日大便次数少,少数情况下可发生胎粪性肠梗阻,则会加重宝宝的黄疸,甚至可由此发生病理性黄疸。
(三)注意检测产妇血型和新生儿血型,及时发现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最容易发生溶血性黄疸的母子血型是:母亲为O型血,宝宝为AB型、A型或B型血;或者,母亲为Rh阴性血,宝宝为Rh阳性血,且该新生儿不是第一胎。所以,如果产前已经明确孕妇是O型血或Rh阴性血(非第一胎),应警惕产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建议听从医生建议进行相关监测。
(四)结合宝宝体温、吃奶情况和全身状况判断有无感染等其他病因:如宝宝有精神不好、发热、喂养困难等情况时,要当心宝宝有感染,任何感染都可能会使宝宝的黄疸加重。另外,如果宝宝同时伴有进食差、体重增长慢、肝脾肿大、尿色黄、大便颜色灰白等情况,即为前面所述阻塞性黄疸,均为病理性的,都应及时就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