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什么?《辞海》所下的定义:“疾病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此时,人体正常过程遭到破坏,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降低,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医疗措施的目的在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消除致病因素的作用,不断加强机体对疾病的防御和代偿能力。
如进一步分别理解的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疾病是有原因的。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它包括致病因子和条件。
第二、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在其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掌握了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不仅可以了解当时所发生的变化,而且还可以预计它可能的发展和转归,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由此而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这是我们认识疾病的基础。这些变化往往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但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变化是疾病过程中造成的损害性变化,另一种是机体对抗而产生的防御代偿适应性变化。
第三、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但不同的疾病又在一定部位(器官或系统)有它特殊的变化。局部的变化往往是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影响的,同时又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而影响到全身,引起全身功能和代谢变化。所以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应从全身整体的相互关系出发。
第四、有些疾病是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的表现。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劳动力减弱或丧失,是疾病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第五、所谓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例如阑尾炎、肺炎以及所有其他炎性疾病都有病理变化。病理过程可以局部变化为主,如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炎症等,也可以全身反应为主,如发热、休克等,一种疾病可以包含几种病理过程,如肺炎球菌肺炎时有炎症、发热、缺氧甚至休克等病。传统中医进一步认为,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有赖于体内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相对的平衡协调关系。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阴精和阳气为基础的,而阴精和阳气又是相互依存的,具体来说,没有阴精就无以产生阳气,而没有阳气的功能活动,就无以不断地化生阴精,只有一阴一阳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并保持、维持二者的相对平衡,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而有规律,疾病因此也就不会发生。如果体内阴阳失调,阴阳相对平衡的关系被打破,就会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局面。此时,生命活动的规律紊乱,机体就会发生疾病。所以,中医治病之道,重在调整阴阳平衡,所谓“调整就是治疗,平衡就是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论述,是对《周易》“偏阴偏阳谓之疾”的最好解释。
可遗憾的是:现代医学对于疾病的这种敌对政策所达到的结果却是“努力找病,除恶勿尽,再添新病”,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且新生的疾病越来越厉害,这也是被逼出来的果。进而,医学的语言也越来越充满着对疾病的憎恶、排斥和恐惧,一些媒体也更是把“疾病”描绘成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魔鬼。普通百姓如果一旦患有稍大一点的疾病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癌症,则更是谈癌色变。如此一来,八成的病人不病死也得被吓死。在此我想要替“疾病”作一些辩护:
1、“疾病”并非上述的那么可怕
什么是“疾病”,疾病是生命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生命的物质结构,或功能协调亦或是信息指挥发生异常的状态,这种“异常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疾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阳失衡”。如果“阴阳平衡”了,就是“健康”态。我们的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有机体,它会自动作出相应的反应并及时进行调节。例如发烧、咳嗽、喷嚏、腹泻、疼痛等这些不适症状都是我们的机体在进行调节和抵御疾病时所作出的正常反应,千万不能把它们都当成“病邪”来进行医疗惩治和镇压。还有当大强度地工作后人体感觉疲乏或其它不适症状时,这是在提醒你要注意休息了,以便机体恢复到平衡状态。
2、带病生存,甚至还可以长寿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病病怏怏的人也可以活到八九十岁,而一个身体很壮的人,平常身体看起来什么病也没有,可一旦有了病,就有些招架不住了,甚至还有可能丧命。因此有一句名言:“从来不得病,一病就要命。”可见你平时身体有一点小毛病不见得是件坏事。有病在,机体自身也就有了一些防备能力,如果机体平常没有什么病也就不会有这种预警机制和预防因子,一旦患病,身体就会猝不及防而危及生命。因此,带病也可以很好地生活、生存,且完全可以在和疾病的和睦共处中正常生活,甚至还可以延年益寿,这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3、疾病对于健康是有贡献的
应该说人的健康能力是在跟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而成长起来的。例如:天花、甲肝得了以后是终身免疫的,有了终身免疫的健康能力,就不会再得这类病的,所以健康能力是在和疾病作斗争中形成的。因此可以说是疾病帮助了人类的自我认知和进化。疾病过程中的那些临床表现,恰恰更多的是抗病能力的表现,也使我们不断的研究和积累了对自身生理和病理的深入认知。(图1-13)
现在研究已经证明了,许多所谓的疾病恰恰是机体在自我调整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排泄毒素的过程,像粉刺、瘘管的分泌物、湿疹、痔疮、脚气等等,都是机体在排泄这些有着致病作用的毒素,因此这些疾病应该善待!而不应该斩尽杀绝,给身体留一个垃圾排泄口吧!
4、带病坚持工作有利于健康
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上,有病但仍在坚持工作的大有人在,并且在工作中们仍表现出了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态度,深得上司和同事们的赏识。他们没有把疾病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在工作中还把疾病治好了,这是因为轻松而愉快的工作及心情有利于自身健康能力的调动和恢复,以便更好地调和或对抗疾病。如果因为有病就呆在家里休息,啥事也不用干,也就没有了什么能活动身子骨的机会,情绪也相对会很低落,精神劲不足,健康也就失去了指挥的支柱。这样一来,疾病不但没有什么好转,有时,在焦虑不安中反会加重,这就如同是在自杀或等死。所以,带病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交活动,保持一种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这也就解释了一些人工作着的时候好好的,一退了休就这病那病的了。
5、疾病不能完全被看作是“敌人”
疾病是从我们机体的自身而来的。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它的产生或存在有它存在的理由。它也是一种生命,它能发生、发展和猖獗,是因为身体内某些方面的健康能力出了问题或正气不足,致使疾病有了生长并强大起来的环境和条件。当疾病占了上风时,继而就表现出疾病的状态来。所以,中医理论认为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待疾病,我们不应该首先就动用药物或手术这种武力式的镇压或征服行动,而应该依托我们自身的健康调节能力和智慧去调衡它,这才是上上之策。
请大家试想一下,伤口是谁愈合的,当然是我们自己的健康能力弥合的。还有“感冒”,有哪种药物能治好感冒,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也没有,人体具有自我健康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抵抗能力、适应能力、调节能力、自愈能力、耐受能力、代偿能力、应激能力等,以及对某种致病素的易感性和产生病变的类型的倾向性等。例如:我们的身体如果遭遇病毒和细菌的攻击,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动感冒的症状,通过咳嗽,流鼻涕来去驱赶病毒与细菌,大多数的细菌和病毒,都会被身体顽强地抗击,而在一周内清除出体内。如果有毒的物质,通过消化道进入身体,那么身体就会通过呕吐、腹泻排除,万一少量进入了身体组织内部,身体还会运用皮肤的通道,以长痘,长癣等的形式,将血液里的毒素排到身体外面。如果这样的力量还不够,身体就会调集全身的力量,来发动一场火攻――发烧,让来犯者被发烧的温度抑制着,无法繁殖种群,以至最终灭亡。保护和依靠健康能力(即正气)是医者治疗一切疾病的前提,也是人体生命健康长寿的根本保证,这也正是中医学所说的“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防病治病的原则。亦正如西方医学之父一希波克拉底所说的:“治病不能伤身”的金科玉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