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好医生在线上写下的第一篇文章,对这篇文章,我已经在心中酝酿了许久,之所以迟迟未敢动笔,一方面是因为懒惰,另一方面是因为觉得一旦写下第一篇文章,便会在繁忙的临床、科研、教学、会诊之外又多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但一路走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和事需要我去铭记和感激,也非常希望能以自己所学所知所会去帮助更多的人,因此,但愿我能持之以恒吧!
说实话,我喜欢齐鲁医院,喜欢她那浓郁深邃的百年老院的学术气息和严谨求实的临床氛围。我在这种气息和氛围中度过11年的学习时光后,又非常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么多年过去了,一想到这一点,我心中依然有当时的激动。后来,慢慢地在这种气息和氛围中成长,越来越多地感觉到一种责任,感觉到齐鲁医院的那种厚重是和医院中的每一个人都分不开的。
我心中的“大医”是这个样子的:有广博深厚的专业基础,又有一项非常精深的专长,也就是人们所说的 “图钉型”医学人才吧!王国维老先生把治学的境界分为3种:一是“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人借此将学医的境界也分为了3个阶段:一是医术,即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二是仁心,即对人文的关心和尊重;三是最高境界了,“大医”有时会是病人生命的支撑。
对照这3种境界,自己当然仍差得很远。虽然自己当年曾是全山东省第一个统招的神经内科博士,自己有时不敢提及,因为真地是担心别人问及非自己专长的基础知识,在齐鲁医院临床工作期间更是不断地碰到特殊的病例。神经科博大精深,“图钉”的边缘是难以穷尽的。至于专长方面,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在省内神经内科领域较早地开展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并在医院和科室的支持帮助下,使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很快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近年来,我独立完成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介入治疗数百例,其中包括多例高难度的颈动脉支架,以及颅内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支架;成功完成了我省首例Wingspan颅内专用支架手术和首例闭塞颈动脉支架手术,因此可以说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了一定的造诣。并且从2008年起,每年举办“齐鲁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论坛”,具有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促进和带动了周边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
6年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做下来,感受最深的是:介入是一种仁术,需要我们用仁心去操作。因此可以说,目前自己是处在上面所说学医的第一、二种境界之间吧。
朋友们在这儿可以咨询我神经内科方面的问题,我会尽量做好回答。若是脑血管病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脑血管病介入方面的问题,我会给您一个更详细的回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