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危害全世界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中国妇女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广泛开展了巴氏涂片和宫颈癌的普查普治工作,使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明显下降。但近年由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增多,宫颈癌发病率在我国又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患者趋于年轻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肿瘤张友忠
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1)感染因素
1)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目前国内外研究已证实HPV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HPV有100多种亚型,宫颈鳞癌主要与16、18、31等类型有关,腺癌主要与18、16等类型有关。 HPV主要通过性行为、皮肤接触等传播。
2)单纯疱疹病毒(HSV):目前认为HSV-2是宫颈癌发病的协同因素。
3) 其他病原体:巨细胞病毒(CMV)、梅毒螺旋体、滴虫、衣原体、真菌等感染也可能与宫颈癌发病有关。
(2)性生活及婚育相关因素
1)过早性生活、早婚:过早性生活(即在16岁以前已有性生活)及早婚(20岁以前结婚)者,因其下生殖道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因素的刺激比较敏感,一旦感染某些细菌或病毒后,易导致宫颈癌。
2)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活跃、性生活不洁:使HPV、HSV-2、CMV等的入侵机会增加而导致宫颈癌发病率升高。
3)早产、多产、密产:分娩所致宫颈裂伤、糜烂、宫颈外翻及慢性宫颈炎使宫颈癌危险性增高。
4)男性性行为及有关因素:配偶有性病史、婚外性伴侣、HPV感染的妇女,其宫颈癌发病率高。此外,前妻曾患宫颈癌的为高危男子,与其有性接触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亦明显升高。
(3)慢性宫颈疾病
慢性宫颈疾病如慢性子宫颈炎、宫颈湿疣、产后宫颈裂伤等与宫颈癌可能有一定关系,具有发生癌变的潜在危险。
(4)其他
宫颈癌的发病还与内分泌、性伴侣包皮过长、吸烟、经济状况、肿瘤家族史、饮食等因素有关。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4年),可能会增加宫颈癌发病危险度,而使用屏障避孕法如安全套、杀精药膜等则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的总称,包括CIN1、CIN2、CIN3,其中CIN2-3是真正意义上的宫颈癌前病变。如果不治疗,一般经过5-10年大约10%的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为宫颈癌。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1)病史: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妇女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应特别重视,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细胞学检查。
(2)临床表现
宫颈不典型增生和临床前癌(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多数无特殊症状、体征。部分患者有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而宫颈浸润癌一般均有阴道出血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状。
1)阴道出血:年轻患者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早期阴道出血量少,可仅表现为白带带血或阴道点滴样出血;晚期病例病灶大,表现为多量阴道出血。此外,年轻患者还可表现为月经不规则,如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则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
2)阴道排液:多数宫颈浸润癌患者常主诉阴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有腥臭。晚期因癌肿破溃,组织坏死脱落,继发细菌感染,常有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阴道分泌物。
(3)体格检查
宫颈癌的正确诊断、临床分期高度依靠盆腔三合诊检查,即对宫颈局部及其邻近盆腔组织进行仔细而全面的检查。宫颈癌前病变(CIN)体检时宫颈可以是光滑或呈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等慢性宫颈炎改变。随着宫颈浸润癌的生长和发展,根据不同类型,局部体征亦有不同。外生型可见宫颈赘生物向外生长,呈息肉状或乳头状突起,表面不规则,合并感染时表面覆有灰白色渗出物,触之易出血。内生型则见宫颈肥大、质硬,颈管膨大如桶状,宫颈表面光滑或有浅溃疡。
(4)辅助检查
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赖于多种辅助检查,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须互为补充。目前国内外较普遍认同宫颈细胞学+宫颈多点活检(碘染或阴道镜下)+宫颈管诊刮术联合的早期诊断方法。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此法是最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宫颈癌普查的初筛方法。已婚或有性生活妇女均应定期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齐鲁医院宫颈细胞学检查的方法采用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宫颈细胞学检查报告的诊断标准采用伯赛斯达诊断系统(TBS)。TCT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方面明显高于传统的巴氏涂片。
2)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是CIN和早期宫颈癌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之一。阴道镜操作方便,病人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且能提供可靠的活检部位,并能及时拍摄照片,保存有价值的临床资料,因此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3)活体组织检查: CIN和宫颈癌的确诊最终都要依据宫颈活检的病理检查。宫颈活检应在阴道镜指示下进行,事先作碘试验,选择病变最重的部位取材并作多点活检。也可在阴道镜指示下行LEEP活检。
4)宫颈管诊刮术(ECC):ECC有助于明确宫颈管内有无病变或癌瘤是否累及颈管。其指征有:细胞学异常或临床可疑癌的绝经前后妇女;病变延伸至颈管内;细胞学多次阳性或可疑,阴道镜检查阴性或不满意及镜下活检阴性者。
5)宫颈锥切除术:宫颈锥切术包括传统的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 or LLETZ)。宫颈多点活检不能完全代替宫颈锥切术,特别是微小浸润癌(MIC)的诊断或除外浸润癌,不能以多点活检为依据。
6)HPV检查
HPV临床感染及亚临床感染也包括在CIN内。HPV临床感染系指肉眼可见的湿疣,而HPV亚临床感染(SPI)系指肉眼不可见,但细胞学检查阳性,阴道镜下可见湿疣。对30岁以上女性行HPV-DNA检查可用于子宫颈癌筛查、ASC-US分层和治疗后检测。
7)其它辅助检查
确诊后应行胸部X-线检查、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直肠镜检查,有条件时可选择CT、MRI、PET等检查。
确定子宫颈癌的诊断应为组织病理学检查。CIN和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应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三阶梯”程序。晚期子宫颈癌病变明显时可直接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