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风湿症状亦称“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病”,是发生于产后(包括流产、小产)百日内出现的肢体、肌肉、关节不适,疼痛,酸痛,重着,麻木,或功能轻度受限的常见病证。中医治疗本病根据不同个体组方用药,辨病辨证相结合,副作用小且疗效确切。2008年6月~2009年12月,我们自拟产后风湿饮治疗30例取得较好效果。
1、临床资料
治疗组30例,年龄20~37岁,平均27.5岁;病程最短12天,最长2年,平均5.9个月。对照组15例,年龄23~32岁,平均27.3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2.5年,平均5.5个月。两组在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相应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风湿病学》自拟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
主症:
①产后(包括流产、小产)百日内发生的肢体、肌肉、关节不适;
②疼痛;
③酸痛;
④重着;
⑤麻木;
⑥功能轻度受限。
次症:
①乏力多汗;
②畏风怕冷;
③烦躁失眠等。舌质淡或嫩,或紫黯有瘀点;舌苔薄白、或薄黄,或少苔,或苔白厚腻;脉细濡,或沉濡而数,或沉涩。
凡主症:
①加任何1项以上主症及/或兼见1项以上次证,可辨为本病。
西医诊断标准:
①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发病,包括流产、人工流产及早产;
②主要症状:肢体肌肉关节疼痛、酸痛、沉重、麻木及屈伸不利;
③受累关节功能轻度受限,活动后症状减轻,绝大多数病例关节只痛不肿。
④实验室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溶血性链球菌O及血常规均正常;
⑤X线检查无骨质异常;
⑥经治疗病情可完全缓解,受累肢体及关节不留畸形,功能可恢复正常;
⑦排除其他风湿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及红斑狼疮。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产后风湿饮(生黄芪30g,桂枝10g,白芍30g,当归12g,黄精30g,青风藤30g,鸡血藤30g,防风12g,生甘草12g,生姜6片,大枣6枚,米酒15~30ml)水煎服,日一剂。要求:文火煎煮两遍取汁约400ml,早、晚各200ml饭后温服,米酒15~30ml为引,服药后温覆一小时许,遍身ZZ微似有汗为佳。对照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0mg,每日二次,饭后服。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综合评分的改善情况为主要观察项目,反映在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的差值上。
2.3 临床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内容,自拟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 -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
①临床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统计软件包PEMS 3.1 for Windows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3、结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治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表1示,各项症状治疗前后平均积分进行对比,治疗组所有症状治疗后积分值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em="">0.05);对照组各项症状积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em="">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em="">0.05)。表明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两组均有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S)
症状
治疗组(N=30)
对照组(N=15)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肢体疼痛 酸痛
4.00±1.38
1.06±0.33*▲
3.86±0.83
1.92±0.41*
肢体麻木沉重
3.88±0.50
0.38±0.50*▲
3.62±0.57
1.91±0.38*
肢体功能受限
3.73±1.55
0.86±0.63*▲
3.38±0.17
1.27±0.13*
怕风畏冷
3.59±1.34
1.07±0.69*▲
3.18±0.51
1.97±0.41*
乏力汗出
3.22±1.01
0.32±0.11*▲
3.19±0.25
1.81±0.23*
失眠烦躁
3.31±1.62
0.49±0.54*▲
3.91±0.54
2.02±0.45*
寒冷劳累阴雨天加重
3.43±1.06
1.20±0.43*▲
3.08±0.61
2.15±0.37*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4、讨论
本病多因产后体虚,复外感风寒湿邪、瘀血留滞而导致。病位在肌肤、筋脉、血脉。病机为“正虚”、“邪侵”及“血瘀”,且互相联系。病性以虚为本,兼风寒湿瘀阻肌肤筋脉之实,“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为发病机制。治疗根据“以虚为主、复感外邪、瘀血留滞”的病机,确立甘温补虚、益气祛邪治法。
方中重用黄芪配当归,取当归补血汤之意。产后体虚,血虚气弱,加之劳倦耗气,更虚其阴血。白芍配甘草即仲景芍药甘草汤,酸收甘润、酸甘化阴,为养血益阴、缓急止痛之剂。鸡血藤配黄精甘补中焦脾胃,达甘温益气、补气生血作用。青风藤配桂枝风湿通络、散寒瘀除痹痛。在引经药黄酒作用下,青风藤、桂枝风除湿、发表解肌作用更趋增强。
防风配生姜,能升腾中焦升发之气,以调和营卫、散风寒湿邪。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气调中,调和药性,米酒引诸药达病所,共为使药。研究表明该方对本病有良好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