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急重病征之一。山东中医药大学刘瑞芬教授从事妇科教学及临床工作近40年,创通用止血方用于崩漏出血期,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
《内经・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首提“崩”之名。“漏下” 首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妇人病脉证并治》 “妇人素有Y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者”。
1、病因病机
《妇科玉尺》对本病作了全面概括:“究其源则有六端,一由火热、二由虚寒、三由劳伤、四由气陷、五由血瘀、六由虚弱”。现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病因多端,病机亦错综复杂,非一脏一腑,常互为因果,气血同病,多脏受累。刘老认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是其核心病机。致冲任损伤的原因,虽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但“瘀、热、虚”相互交错、互患为病者,每多有之。
1.1“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素性抑郁,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之际,感受外邪或交合阴阳等,致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如《诸病源候论》所言:“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淋漓不断”。
1.2“热”扰冲任,迫血妄行
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等,热扰冲任,迫血妄行,遂致崩漏。如《傅青主女科》所言:“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
1.3“虚”致冲任不固,血失统摄
刘老认为崩漏 “以脾虚、肾虚、脾肾两虚证居多”。中医素有“脾主统血”之说,素体脾虚,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中气下陷,致冲任不固,血失统摄,遂成崩漏。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所言:“更有忧思伤脾,脾虚不能摄血者;有中气下陷不能固血者;”。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围绝经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等,损伤肾气,均可致肾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遂成崩漏。
2、遣药组方解析
刘老积数十年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紧扣崩漏“虚、瘀、热”且相互夹杂的病机特点,依“虚者补之,留者攻之,热者清之”原则,以祛瘀清热、益气养阴之法立通用止血方。其主要药物组成:益母草、仙鹤草、党参、熟地黄、生蒲黄等。方从法出,法随证立,遣药组方中莫不彰显刘老的思路与治法,现浅述如下:
2.1 以通达塞,通其本涩其标。
中医界素有“见血休治血,祛瘀当为先”的说法,刘老亦认同“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的观点,活血祛瘀是关键,但亦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有瘀当祛瘀,无瘀者不可妄用。故通用止血方中以益母草为君药。益母草,味辛苦,性微寒,善入心、肝血分,有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之效。《本草纲目》言其可“活血,破血”,治“崩中漏下”。 生蒲黄善活血消瘀,凉血止血。《本草正义》曰其“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三七粉入肝经血分,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本草新编》赞其为“止血之神药也”。二味助益母草祛瘀生新,治其本,以“通”奏“塞流”之效。
仙鹤草收敛止血,《百草镜》载其治“血崩”。乌贼骨乃血肉有情之品,有敛新血而破瘀血之功。《药性论》载其“止妇人血崩”。二药相配,既收敛止血治其表,又助君药止血,加强塞流之功。如李时珍言:“用酸涩药,以敛其耗散”。了了五味药,以通达塞,标本兼顾,力达祛瘀生新,止血不留瘀之效!
2.2 攻中寓补,虚实兼顾。
刘老认为非单纯的“虚、瘀、热”致病,常相互错杂,互为因果,虚实夹杂。单纯祛瘀,易耗伤气血;纯补虚,则有“闭门留寇”之弊。故遣药组方要辩证之,勿犯虚虚实实之戒。方中佐以党参、黄芪补气之品。党参既能补脾肺之气,又可补血生津。《本草正义》其:“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黄芪具补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下陷”。在活血祛瘀之时,伍补气、升阳之味,一方面:气为血之帅,气足则推血有力,血可活,脾气盛则统摄有权,血可止。
正如《张氏医通》所言:“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耗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另一方面可使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化血有源。如《傅青主女科》云:“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血恐不能遂生,而无形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血而先补气也。”
2.3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刘老认为瘀血阻滞日久易生热化火,火热之邪又易煎熬阴血成瘀。茜草既能活血行气,又能凉血止血。《本草正义》载“茜草性寒,所主多血热失血之症”。马齿苋清热凉血。《本草纲目》谓其:“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在祛瘀药中佐以马齿苋、茜草等清热凉血之品,一方面祛瘀与清热并用,祛瘀可正本清源,祛除己瘀之血;清热可祛除成瘀之因,又可“未病先防”;另一方面遵“热者清之”之法,抑其沸腾之势,热清则血海宁静,冲任得固血不妄溢。正如《济阴纲目》言:“止涩之中,须寓清凉,又须破瘀解结”。
2.4 妙用熟地黄。
刘老认为血属阴,津血同源,失血亦耗伤阴液,正如《血证论》所言:“血属阴,血虚即水虚”。诸多血证中,刘老善用熟地黄。其妙用有五:
(1)熟地黄味甘,为养血补虚之要药。正如《本草正义》所言:“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
(2)、熟地善补肾阴,使经水化生有源,《医学启源》载其“补肾水真阴不足”;
(3)久崩、久漏,耗气伤血,虚热内生,如《傅青主女科》所言:“人莫不谓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熟地大补阴血,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
(4)遵《傅青主女科》止崩之法“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
(5)助君药活血化瘀,《珍珠囊》谓其:“通血脉”。
2.5 辨证施治,衷中参西。
刘老在通用止血方的基础上,辩证加减,衷中参西,标本兼顾,缩短疗程。遇血红蛋白低,气血虚甚者常加人参大补元气;遇热象明显者,加女贞子、墨旱莲等滋阴之品;子宫内膜偏厚者,侧重于活血祛瘀,使瘀血去,新血生;子宫内膜较薄者,侧重于收敛止血,补肾养血,使血止,气血生。若遇崩漏急性出血期,量大势急,遵“急则治其标”,可采用中药联合性激素方案避免诊刮术等,减少患者痛苦。
2.6 整体观念,注重心理调摄。
女子以肝为先天,心情不畅,肝气不舒,易致气机逆乱,疏泄太过,或肝郁化火,迫血妄行,亦致崩漏。如《傅青主女科》所言:“盖肝之性急,气结则气急更甚,更急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增加了这种情志致病的发生。刘老很注重对本病的心理疏导,使肝气舒,气机畅,血归藏于肝,冲任得固。刘瑞芬等人发现在心理因素未排除之前,单靠药物治疗效果不好。通过长期的摸索,发现心理治疗即说理、暗示等,加上适当的药物、针灸等治疗,疗效显著。刘老亦重视愈后的整体调理,建议患者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常与家人、朋友沟通,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