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盆腔炎颗粒对混合菌加机械损伤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以混合细菌加机械损伤法复制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盆炎净组及盆腔炎颗粒大、中、小剂量组,造模2周后,各治疗组灌胃给药2周,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4、IL-6的浓度。结果:盆腔炎颗粒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6水平,并显著升高血清IL-4水平。
结论:盆腔炎颗粒对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降低血清前炎症因子水平,同时升高抗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恢复炎症因子平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纤维增生。
慢性盆腔炎;盆腔炎颗粒;炎症细胞因子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腹痛、带下、盆腔组织增厚、粘连、包块形成为主要特征。因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防治已成为妇科领域迄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盆腔炎颗粒是临床应用疗效肯定的药物,本研究在前期实验研究基础上,观察了盆腔炎颗粒对模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借此探讨活血补肾法抗炎的部分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SPF级Wistar雌性大鼠65只,体重200±20g,购自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CXK(鲁)20050015。
1.2 实验药物
盆腔炎颗粒: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药物组成为丹参、赤芍、生蒲黄、炒灵脂、菟丝子、山萸肉、连翘、香附等。盆炎净颗粒:由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13124。主要成分为忍冬藤、鸡血藤、益母草、川芎、狗脊等。盆腔炎颗粒及盆炎净颗粒成人用量均为30g/日,用蒸馏水制备成混悬剂,每毫升含325mg药物。
1.3 实验试剂
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6(IL-6)ELISA检测试剂盒,美国ADL公司生产;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以2:1:1溶于无菌生理盐水配成30亿/ml的混合细菌悬液,由山东省卫生防疫站菌种室提供。
1.4 试验方法
1.4.1 模型复制方法[用3%戊巴比妥钠(40mg/kg)进行腹腔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取下腹正中切口,长1cm,开腹暴露并固定子宫,用1ml注射器抽取0.2ml混合细菌悬液,用注射器机械损伤子宫内膜组织,然后分别注入0.1mL 菌液至双侧子宫内,缝合切口。假手术组麻醉后开腹,双侧子宫内各注射0.1mL 无菌注射用水后关腹。
1.4.2 分组及给药方法 从65只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8只为假手术组,其余49只参加造模。造模过程中因麻醉过量等原因死亡6只,剩余大鼠造模后饲养14天,进行分组,随机分为盆腔炎颗粒大剂量组、盆腔炎颗粒中剂量组、盆腔炎颗粒小剂量组、盆炎净颗粒组及模型组各8只。造模后饲养2周,开始给药。
盆腔炎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6.48g/kg/天、3.24g/kg/天、1.62g/kg/天盆腔炎颗粒配制液灌胃;盆炎净组给予3.24g/kg/天盆炎净颗粒配制液灌胃;对照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予1ml/100g/天蒸馏水灌胃,无特殊处理。每日1次,连续给药14天。
1.4.3 指标检测 各组大鼠于给药后的第15天清晨禁食,固定动物后采用心脏取血方法,取血4-5ml置于加抗凝剂的试管内。离心(3000 r/m in) 10 min取上清液分装,置-30℃以下保存,以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免疫指标。
1.4.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结果
2.1 各组大鼠血清IL-6浓度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中IL-6浓度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P<0.01),而假手术组大鼠则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盆炎净组及盆腔炎颗粒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其浓度(P<0.01),其中以盆腔炎颗粒中、大剂量组及盆炎净组作用最为显著,浓度接近正常水平(P>0.05),盆腔炎颗粒小剂量组显著高于盆炎净组(P<0.01)。
表1 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 ±s)
组别
n
白细胞介素-6(ng/L)
正常组
8
118.23±10.82||
假手术组
8
122.23±23.22||
模型组
8
205.08±24.67※※▲▲
盆腔炎颗粒大剂量组
8
126.91±11.94||
盆腔炎颗粒中剂量组
8
131.99±14.82||
盆腔炎颗粒小剂量组
8
177.34±9.98※※||▲▲
盆炎净组
8
130.88±13.29||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盆炎净组比较,▲P<0.05,▲▲P<0.01;下同。
2.1 各组大鼠血清IL-4浓度检测结果(见表2)
实验结果显示,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IL-4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P<0.01),而假手术组大鼠则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盆腔炎颗粒各剂量组及盆炎净组均可显著升高其水平(P<0.01),盆腔炎颗粒大剂量组接近正常水平(P>0.05),盆腔炎颗粒中、低剂量组与盆炎净组水平接近(P>0.05)。
表2 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 ±s)
组别
n
白细胞介素-4(ng/L)
正常组
8
130.62±21.14||▲▲
假手术组
8
124.70±18.48||▲▲
模型组
8
55.42±10.99※※▲▲
盆腔炎颗粒大剂量组
8
130.19±11.43||▲▲
盆腔炎颗粒中剂量组
8
89.07±16.64※※||
盆腔炎颗粒小剂量组
8
78.61±12.15※※||
盆炎净组
8
83.71±10.63※※||
3、讨论
已有研究认为,部分慢性盆腔炎在慢性发展过程中已经无病原体的存在,慢性阶段的病理改变是继细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所致[2],与免疫因素如相关细胞因子、炎性介质、自由基及细胞凋亡等因素的异常改变有关。炎症细胞因子可被分为两大类:前炎症细胞因子如IL-6、IL-1、IL-8、IL-12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和抗炎症细胞因子如IL-4、IL-10、IL-13等。前炎症细胞因子可促进炎症的发展,而抗炎症细胞因子可抑制炎症反应及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两者的平衡将影响组织创伤和炎症的结局。
IL-6属于具有炎症介导活性的细胞因子,是炎症起始阶段一个重要的致炎因子,他通过诱导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多种急性期蛋白,促进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产生、活化,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及产生免疫球蛋白,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等。在慢性炎症阶段,IL-6作为淋巴细胞的生长和成熟因子可致局部组织免疫失调,进一步介导组织损伤和纤维化。IL-4可以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是典型的由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对于T、B淋巴细胞的发育及驱动体液免疫反应和产生抗体都是十分重要的。
慢性盆腔炎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根据中医“久病多瘀”、“久病及肾”的理论,以活血化瘀,补肾培元立法,创制了盆腔炎颗粒,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肾虚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前期研究已表明本药物可改善患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已证实盆腔炎颗粒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B、IL-8、MCP-1水平,并显著升高血清IL-10水平, 说明盆腔炎颗粒对模型大鼠的抗炎抗粘连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降低血清前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同时升高抗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恢复炎症因子平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纤维增生。
本实验结果显示盆腔炎大鼠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IL-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表明在慢性盆腔炎病理过程中,前炎症因子和抗炎症因子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前炎症因子产生过量,而缺乏抗炎症因子作用的对抗,导致炎症不断发展引起组织的损伤和纤维增生,而盆腔炎颗粒各剂量组则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前炎症因子IL-6的水平,并升高了抗炎症因子IL-4的水平,即使致炎/抗炎的动态平衡朝炎症消失、病理变化减轻的方向发展,促使炎症向愈。这可能是盆腔炎颗粒通过使失衡的炎症因子网络恢复平衡而发挥其抗炎作用的又一力证,是活血补肾法治疗本病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