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临床又称之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现代医学多见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
中医认为本病是脏腑机能紊乱、阴阳失调所引起。前人在诊治失眠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非常重视“神”的作用,如明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所言:“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失眠患者越来越多。失眠患者多伴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甚则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以“七神针”(四神聪、神庭、神门)为主治疗失眠,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就机体而言,“脑为元神之府”、“脑主神明”,故本病病位在脑。而心又主神志,心在失眠的病机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安脑、宁心是治疗失眠的基本原则,本方法以“七神针”为主正是贯彻了这一思想。在所选取的穴位中,四神聪、神庭、百会位于头部,神庭、百会属于督脉。督脉入络于脑,即《难经二十八难》所言:“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以上穴位可以安脑宁神、清利头目,从现代医学角度讲,对头部穴位的针刺本身就有促进局部血液循行的作用。另外,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所以针刺心俞、胆俞,可以调整心、胆的功能,同时配神门则可以起到宁心、安神、定志的作用,诸穴同用故可建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