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学和中医学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普遍的两大医学理论体系,它们指导着我们进行日常的医学实践,这两大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则兼收并蓄了中医学与西医学的长处,能够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指综合运用中西医的医药理论和方法,在中西医药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通过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要求,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与生命问题的科学。任何一种医学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与疗效。因此临床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领域,现就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浅述,以抛砖引玉,更合理的认识和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
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学与西医学两种医学的相互交融与渗透。一般说来,中医重视辨证论治,治疗疾病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重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时刻把握中医治病的原则,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西医则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微观改变和功能变化,强调以研究疾病及其对病因病理病位的认识,来决定其防治行为和效果评价,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自己的特长。因此将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取长补短,即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
1、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及辨证治疗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病证诊断的结合及病证施治的结合,分述如下。
1.1 病证诊断的结合
病证诊断的结合是目前中医医院的临床诊断模式。它是指对同一患者的疾病状况同时作出中医病、当时证的诊断,同时又作出西医疾病诊断――即所谓”双辨诊断”,就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要反映出中、西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又要体现证候进退的变化规律,这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断模式。双辨诊断模式适应临床复杂多变的情况,应灵活地选择不同的结合形式。
西医辨病+对应联系相关中医病+中医辨证:首先辨病,掌握疾病过程的本质和全局,并在病的层次上进行中、西医临床思维整合;后辨证,了解疾病当前的病理特点,以便从中医方面进行辨证施治。例如某患冠心病,对应联系中医病为胸痹,多属气滞血瘀,可拟血府逐瘀汤治疗,从整体进行调治;同时根据冠心病病理特点,采用改善循环、活血化淤等措施,从局部施治。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西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还应与具体疾病的分期分型进行结合,而不能一方到底。
1.2 病证施治的结合
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本身就体现了同病异治的思想。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如病人、病种、诊疗条件、疗效分析等)按不同的思路,灵活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和(或)西医病因治疗,目的均是为了提高临床疗效。
临床当根据中西医辨病辨证的明确程度,具体灵活施治。如
①西医病因与中医辨证均清楚,则辨证论治与病因治疗并举。
②中医辨证清楚,西医病因未明或无特效疗法,则应辨证论治为主+对症治疗。如各种癌症的晚期,中医多属痰瘀互结,多采用活血行瘀,化痰软坚治疗;同时加用西医的静脉营养支持、姑息性手术或临床对症治疗,往往能够较单纯西医治疗,更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③病因病理明确,目前辨证不典型,则以病因治疗为主,适当应用经验方或协定方。例如:泌尿系统结石,X线检查发现结石,但是中医证候不典型,此时可以采用排石汤、三金消石汤等验方治疗。
④有针对西医病症且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确实有效的专药专方,则直接辨西医之病,采用专药专方治疗。例如用蒲黄降血脂,可以直接针对高脂血症予以治疗;五味子、女贞子降转氨酶,治疗转氨酶升高的肝炎等疾病。
2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所谓微观辨证即是临床上收集辨证素材的过程中引进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从微观方面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特点,更完整、准确地阐明证的物质基础,简言之,是试用微观指标认识和辨别证型。
宏观辨证不足之处,在于人体内在病变,不一定都会表现于外,也就是尚未出现“形见于外”的典型证。“证”的症状有时全部显露,有时会部分表现而不易辨识,有时还潜伏着,要到一定阶段才表现出来。例如支气管哮喘,从明、清以来的治疗理论一般都是“发时治肺,未发治肾”,说明传统中医通过以方测证,已预见到补肾疗法对哮喘可能起到预防发作的作用。近人对哮喘患者的内分泌研究中,发现患者即使无肾虚的临床表现,也有类似于肾阳虚证的潜在变化―肾上腺皮质功能偏低。
西医学长于识“病”,中医学长于“辨证”,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在治病的认识和实践上确是各有所长,我们广泛的从宏观上采取辨病与辨证的结合,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及引进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越来越感到病与证的结合必须从深入的“微观”层次上,才能找到结合点。
在具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并不应以微观辨证取代宏观辨证,而是弥补宏观辨证用肉眼来观察事物方法之不足,因此也是为发展宏观辨证,提高宏观辨证的水平,将微观辨证和宏观辨证有机地结合。结合得好,必然会把识病治病的水平提高一大步,有时也可能有不一致的表现,这就要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所取舍。微观辨证,是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一次飞跃和突破。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方法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方法必然依据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思维方式而确定,即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基本思路;亦服务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总体目标:在继承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吸取中医注重观察、比较、类比、分类、调查等方法的精华,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解决临床医学的重大诊疗问题,揭示“病”与“证”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内在统一性的客观物质基础,促进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的发展。
1、通过对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进行结合
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结合主要是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或创造新的诊法。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经络诊法是把中医学关于经络检查所见和西医诊断联系起来,通过相关性研究,创立耳穴诊病法和经络检查法。脉诊、舌诊则是通过各种脉象仪、舌象仪,把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用图像、曲线、数字等客观指标表示出来;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通过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及光学等方法客观地反映出来;另外对脉象及舌象进行中医相关对照和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进行原因和机理探讨。这项研究有利于中医四诊实现仪器化、客观化和规范化。
2、通过对中医治法治则的研究进行结合
中医治法治则的结合主要集中于对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理攻下、补气养血、扶正固(培)本等治则的研究。方法是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上,摸清用药规律,筛选方药,进而对适用该治则的有关方药进行药理作用、成分、配伍机制的实验研究,再将所取得的认识放到临床实践中验证。
3、通过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结合
中医学基础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有些与西医学理论完全不同,以往曾开展对阴阳学说、脏象学说、气血学说及有关“证”的研究等,主要是从西医角度去探索。其方法是先以临床为据确立研究对象的特征,然后通过建立中医理论的动物模型或动物疾病模型以寻找中西医理论上的结合点。
4、通过对方剂药物的研究进行结合
方剂药物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对于方剂药物的研究包括用西医理论和方法,对传统方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其特点是医药结合,临床与实验结合,单味药物研究与复方研究相结合,从而阐明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机制。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CKD)的思路与方法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高,并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产生巨额的医疗费用。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有优势,应这种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与研究。
1、加强单病种优化方案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报道很多,疗效也比较好,但现在还没有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优化方案出台。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已经开始资助中医肾病临床优化方案的研究,中西医结合肾病优化方案的研究,将为编写中西医结合防治肾病指南提供证据,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为行业诊治CKD提供最有效的方法,提高肾病的诊疗水平。
2、加强确有疗效的新药开发研究
为了丰富临床医生治疗肾病的手段,满足临床患者的需要,扩大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国际肾病界的影响,则需加强确有疗效、安全的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3、加强中医药治疗肾脏病作用机制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是目前的热点,鉴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和多效应的特点,很难判断有效或无效成分,也很难用单一指标考察其疗效,对它的代谢途径不清楚,半衰期不明,其疗效机制还是用“黑箱理论”去解释。鉴于目前的技术和方法所限,这种研究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系统生物学方法与中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和多效应的特征相吻合,但技术条件要求比较高,建议有条件的单位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去探讨中医药治疗肾病的疗效机制,为肾脏病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4、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探索中医肾本质的研究
系统生物学是由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相互作用组学、表型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组成,通过生物信息学把基因、蛋白质、代谢产物及表型等横向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采用系统综合的思路和手段从整体水平上动态地对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特征、活动规律和相互联系加以描述。中医传统理论最具特色的就是“整体观”和“辨证观”,与现代的系统生物学思路不谋而合。以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核心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将为中医肾虚证本质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手段。
5、大力宣传,重视普查,早期预防。
CKD患病率和病死率高,合并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医疗费用昂贵,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却不足,重视C KD患者的早期筛查,及时去除加重CKD进展的危险因素,有效干预其进展,以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的诊疗水平。
传统的中医药学凝聚着历代医家的智慧和宝贵经验,是来源于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的积累,故有“经验医学”之称。缺乏现代科学双盲、随机、对照、大样本多中心、有可靠统计学处理的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难以被广泛认可和接受。故在研究中应重视选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建立科学的客观评价体系,以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这是时代赋予中西医结合医学工作者的重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