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腰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腰椎骨错缝或小关节滑膜嵌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急性腰痛的常见原因.多由于腰部的不协调动作而引起腰椎后小关节解剖位置的细微改变。
二、疾病解剖:
每个腰椎有3个关节即3点系统,两个后关节和1个椎体间关节,腰椎后关节面呈矢状位,第5腰椎后关节面接近呈冠状位。各小关节外由关节囊包绕,内衬以滑膜,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刺激或炎症反应极其敏感.腰椎小关节属微动关节,腰部作旋转运动时主要由两个后关节作运动,腰椎小关节主要维持脊柱的稳定和起一定范围的导向及限制作用。
三、病因病理:
腰椎作屈伸运动时,小关节的关节囊亦随之作移动,腰椎前屈时关节囊紧张,后伸时松弛.当腰部在不正确的姿势下负重,突然闪扭时,使脊柱后关节的关节突受到牵拉,而造成关节位置的移动失常,小关节间隙张开,在小关节腔内造成负压,使滑膜进入关节间隙,而出现剧烈疼痛,同时又造成腰背肌肉的反射性痉孪,使被嵌顿物受到更大的挤压,造成疼痛持续不断.
本病从病理上可分为后关节单纯性半脱位,滑膜嵌顿性半脱位,后关节炎3类.
中医学认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因跌仆闪扭,则发生机枢错位,不能步履.记载:"跌打损伤,瘀聚凝结,身必俯卧,若欲仰卧,皆不能也,疼痛难忍,腰筋僵硬."指出本病多由外伤因素所引起.
四、临床表现:
腰部在作前屈或旋转运动后直腰时(不如刷牙),突然发生腰部疼痛,坐卧不安,稍一活动疼痛明显加剧,强迫体位,甚者连床都上不去,疼痛多局限于腰部,有时疼痛可向下肢放射,咳嗽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
五、体征及检查:
1、触诊:腰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压痛点通常在第3腰椎至第1骶椎之间,偏于棘突一侧,叩击痛阳性。
2、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部处于某一特殊被动体位。
3、下肢后伸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有时可为阳性.
4、X线检查可见脊柱侧弯,棘突偏歪.
六、诊断依据:
1、发病急骤,有明显的腰部突然扭伤史.
2、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腰部呈僵直屈曲位,后伸活动明显受限.患者多采取后突位,站立时髋,膝关节常取半曲位,两手扶膝以支撑.
3、患椎椎旁有压痛,可出现患椎棘突偏歪,高突,局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
七、鉴别诊断:
1、腰椎压缩性骨折 有明显的外伤史,损伤椎体棘突压痛明显,叩击痛明显,多为老年人,X线示椎体变扁。
2、腰肌扭伤 有明显的腰部扭伤史,疼痛在骶棘肌或腰方肌部位,各椎体棘突无压痛。
八、推拿整复治疗:
常用手法与步骤是: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其患侧.在腰部疼痛点旁施行滚法,使痉孪的肌肉得以松弛,时间约10分钟.
2、牵抖
3、斜扳
4、亦可采用坐位直腰旋转扳法,坐位弯腰定位旋转扳法,腰部后伸扳法,背法等.
5、复位后,用按揉法沿腰椎两侧进行按揉数分钟,以通络止痛.
九、术后注意事项:
1、急性期应适当的卧床休息1-2周,症状缓解后,工作时应用腰围或宽布带固定.
2、卧板床,并进行适当的腰部锻炼.
3、腰部活动时动作要缓和,局部要保暖.
十、治疗提示:
腰椎后关节错缝的手法治疗,效果确切,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但诊断必须明确,辨证施治.关于临床选用何种手法进行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体位,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手法进行治疗,这样可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使腰部的肌肉易于放松.错缝整复手法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成功率才会高.整复不可强求响声,也不可强求一次复位成功,以免加剧损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