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文献没有关于COPD的直接论述。
依据本病的临床表现,本病的相关论述散见于“咳嗽”、“喘证”、“肺胀”的文献中。早期患者以咳嗽、咯痰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时,可以“咳嗽”论治。当以喘息,气促为主要表现时,则以“喘证”论治。若本病进一步发展,出现呼吸困难伴胸部膨满,胀闷如塞等表现,可按“肺胀”论治。
目前认为中重度COPD多属“肺胀”范畴。“肺胀”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灵枢 经脉篇》云:“肺手太阴脉,……是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灵枢 胀论》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张仲景对肺胀论述较为详尽,他认为本病以实证为多,涉及水饮痰浊,并提出相应治法方药。
《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曰:“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又曰:“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诸病源候论 咳逆短气候》提出肺虚之说“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也”。
《外台秘要》指出:“病源肺虚感微寒而成咳,咳而气还聚于肺,肺则胀,是为咳逆也。邪气与正气相搏正气不得宣通,但逆上咽喉之间,邪伏则气静,邪动则气奔上。烦闷欲绝,故谓之咳逆上气。”可见肺虚,复感外邪是导致肺胀的发病机理。到了宋元时期,本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
《圣济总录》指出“其证气胀满,膨膨而喘咳,……喘咳逆倚息,目如脱,其脉浮是也”,并提出用麻黄或蝉蜕解表,以治外束之邪,解腠理之郁,表里同治。
《丹溪心法》言:“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最早提出本病瘀血证候,并开创活血化瘀法,其影响远及今日。明清时期,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同年代的医家们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辨治都有论述。如《寿世保元?痰喘》提出:“肺胀喘满,膈高气急,两胁煽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嘎不鸣,痰涎壅塞”。《证治汇补》提出的本病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理论。在《咳嗽篇》中云:“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如痰挟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用四物汤加桃仁、枳壳、瓜蒌、竹沥。……有肾虚水枯肺金不散下降而胀者,其症干咳烦冤,宜六味丸加麦冬、五味。”
总之,历代医家的认识,奠定了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理论基础,至今对我们的临床实践起着重要启示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