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没受糖尿病影响”
人到老年,但王XX身姿挺拔,动作敏捷,面色红润,精神很好,实在看不出是个有24年糖尿病史且83岁的老患者。24年来,他的病情非但没有每况愈下,反而日趋稳定,血糖控制十分理想,没有任何并发症迹象。几句话概括就是:“糖尿病不能盲目悲观,也不要过分自信。诊断得病后,我和医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每年定期去医院检查,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并强调,有的患者心情紧张,害怕去医院,不和医生密切配合,对病情最为不利。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内分泌科陈少华
“对待糖尿病,自己的心态最重要。糖尿病自然应该要重视,但不能事事顾虑以疾病为念。现在,我心平气和,每天都吃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并在摄入的热量上进行一定控制。两餐之间吃一些低甜的水果,但不吃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比如葡萄、香蕉等少吃外,其他水果都能吃。而且,每星期上午和下午我都保证进行2次体育锻炼,比如散步、爬山等,而且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按时吃饭、服药、注射胰岛素,生活有规律。
“患者不能丢的是信心和毅力。很多人得糖尿病,就怨天尤人,消极悲观,认为一旦患病,就会终身痛苦,其实不然,发现糖尿病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可以早点关注病情,恢复的可能几率也更大,健康指数也更高,并发症就越少。”
不少糖尿病患者一旦患病,便患得患失,认为都是自己平时吃太多太好导致的,于是什么也不敢吃、哪里也不敢去了。患者陆女士就是这样。她是家庭主妇,自从查出血糖比正常值高以后,整天担惊受怕的,不敢随便吃东西,每日以南瓜、稀饭果腹,时不时还搞点小偏方,吃点鱼鳞和野菜。因为害怕过度劳累,陆女士连家务也不敢多做,更不用说亲友会面聚餐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陆女士自己把自己“囚禁”了起来,生活过得没滋没味。
其实,像陆女士这样谨小慎微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在少数。记者在宣武医院采访了15名患者,其中13名和陆女士想法一样,另外两名则是又一种生活态度了。周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自从他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就在医生的指导下打胰岛素。果然,血糖降下来了,周先生欣喜万分,便放心大胆地陪客户应酬,推杯换盏。他认为,只要饭前打一针胰岛素,吃什么都没有后顾之忧了,结果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欧洲看重自我管理,欧洲在治疗上就特别强调“自我管理”,因为靠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血糖监测等并不够。为了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德国建立了糖尿病认识与保健网络,在下萨克森州内就有24个大小不一的糖尿病患者俱乐部。该州卫生部官员科尔告诉记者,糖尿病患者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每个小组有1名指定的糖尿病顾问。参与者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如1次个人辅导探访、12次小组聚会、明信片讯息、每月和糖尿病顾问通话等。有的医院还创办了公益性的“全日制”、“住院式”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学校。科尔说,糖尿病自我管理主要包括,深刻理解糖尿病发病机理、过程和治疗知识;设立个人糖尿病控制目标;适宜的营养管理;把锻炼身体变成生活方式;使用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检测血糖、尿糖,并根据结果更好地调控血糖;预防、监测和治疗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将心理调节纳入日常生活等。来自柏林的弗尔曼女士说,患者非常需要这些实用性、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她以前严重缺乏自我管理知识,培训后,开始重视日常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及相关治疗,病情控制得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 窗体顶端
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负责人马特纽斯教授对记者说,每位糖尿病患者都有自己的特点,包括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有无并发症或伴发疾病,以及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患者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和不断变化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只有积极的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了解自身状况和病情,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马特纽斯教授强调:“患者自我控制对获得成功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率低跟糖尿病知识宣传普及不够有关系。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自我病情监测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其中,糖尿病的教育又处于这五个因素的核心地位。由于目前国内对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普及不够,使许多本来可以在早期进行良好治疗控制的病人由于不知晓而浪费了大量医疗费用。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几个项目
1.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过程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1.什么是血糖?
血糖,就是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血糖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食物,当食物被人体摄取之后,经过消化道分解吸收从而形成葡萄糖。另外,蛋白质、脂肪及从肌肉生成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过程变成葡萄糖。而空腹时的血糖主要来自于肝脏储存的糖原。血糖经过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释放出大量能量,为全身各组织利用和消耗,尤其是脑、肾、红细胞、视网膜等必须不断由血液供应葡萄糖。
人们常说的血糖值就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会受到情绪或者饮食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空腹血糖一般维持在4.4~6.7mmol/L(80~120mg/100ml)之间。血糖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终身的、致命的。
2.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皇帝内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也就是消瘦加上烦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生性疾病,是慢性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多器官组织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
3.血糖升高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糖尿病。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但不能因为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就认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有很多因素可以使血糖浓度升高,但并不表现为糖尿病。 肝炎、肝硬化等各种肝脏疾病引起肝糖原储备减少时,可出现餐后血糖一过性升高。服用一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速尿、女性口服避孕药、烟酸、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均可引起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停药后,血糖会很快恢复正常。 当进行中度或者剧烈体育运动时,肝脏中储存的葡萄糖会释放出来,使得血糖水平升高。另外,血糖水平在早晨4点至8点之间显著上升,妊娠期、月经期等也可使血糖浓度升高。
4.什么情况下可以诊断为患有糖尿病?
旧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1980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提交了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次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对该诊断标准进行了评议并加以认可,我国糖尿病学会于1999年10月建议在中国人群中采用此诊断标准。
糖尿病主要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的血糖值来诊断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被诊断为糖尿病:
①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00mg/dl);
② 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 (126mg/dl);
③ OGTT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mmol/L (200mg/dl)。
其中,空腹血糖是指至少禁食8小时的血糖值;任意时间是指一日内任何时间的血糖值,不管上次就餐时间或摄入多少食物;OGTT是指将75g葡萄糖粉溶于水中,在空腹状态下5分钟内将葡萄糖水喝下,通常检测2小时后的血糖值。
5.糖尿病分为几种类型?
1997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协会提交的报告对糖尿病的分型进行了修改。
修改后的糖尿病病因分型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即1性糖尿病、2性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80%左右的糖尿病属2型糖尿病,我们日常所说的糖尿病一般也就是指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大多在40岁以上,多数起病缓慢,患者多正常或肥胖,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确诊时患者已有5~10年的病史,体内胰岛素正常或相对少。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起病较突然,起病前体重多正常或消瘦,三多一少症状较明显,体内胰岛素含量较低。
6.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常常称之为“三多一少”。出现典型症状,常常容易提示患者去医院就医,通过临床检查发现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其“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常常非常典型,而2型糖尿病初期几乎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或者存在一些非典型症状。例如,感到疲乏、劳累;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皮肤瘙痒;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伤口愈合非常缓慢;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极易饥饿;恶心、呕吐等。由于这些症状也可在其他疾病中出现,因此往往延误对糖尿病患者的正确诊断。
7.糖尿病与吃糖有关吗
这里所指的糖,是指碳水化合物的总称,糖又被分为多糖、双糖、单糖。我们饮食中的米饭、馒头、面条、面包、饼干、山芋、南瓜等等所含的淀粉便是多糖,多糖类的淀粉虽然不甜,但在淀粉酶的作用之下,会被分解为单糖,而且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可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但它的吸收和利用需要有胰岛素的帮助。如果含淀粉或糖的食物吃得太多,再加上体力运动少,缺乏足够的能量消耗,身体里的胰岛素无法帮助多余的糖类吸收和利用,就有可能使血中的血糖升高,甚至通过肾脏滤出成为尿糖,从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8.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1)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2)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3)肥胖或超重,特别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6)年龄40岁以上者。国内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7)饮酒过多者。
30.老年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老年糖尿病是指60岁以上发生的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多数起病缓慢,早期一般没有任何症状,部分老年糖尿病在出现了并发症之后才确诊为糖尿病。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而且容易并发心、脑、肝、肾疾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样需要通过控制饮食、适当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及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如需采用药物治疗,应避免作用强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有些患者在降糖同时需要进行降血压和降血脂的治疗,用药时还需注意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当口服降糖药疗效减低或已有明显的合并症者宜尽早改用胰岛素。
目前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率低跟糖尿病知识宣传普及不够有关系。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自我病情监测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其中,糖尿病的教育又处于这五个因素的核心地位。由于目前国内对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普及不够,使许多本来可以在早期进行良好治疗控制的病人由于不知晓而浪费了大量医疗费用。
2.设立个人糖尿病控制目标;
2002年西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制定的控制目标包括:
控制指标
良好
一般
不良
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血压(mmHg)
体重指数(BMI)(kg/m2)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空腹
非空腹
男
女
(mmol/L)
(mmol/L)
4.4-6.1
4.4-8.0
相关文章